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 农历庚寅年正月廿七
陶城报社出版 逢周五出版 这期是 第894期
E-mail:info@fstcb.com 广告热线:0757-82270095 订报热线:0757-82665959 编辑部:0757-82276288
文章检索  
 

字体大小     
上一篇
面对“民工荒”,陶瓷企业应该做得更多
下一篇

  2010年果然是一个多事之秋。就在不久前,春节的鞭炮声响里,中央一号文件给陶瓷企业送来了“建材下乡”,虽然迟了一些,到底是一大利好。但大伙儿还来不及高兴,一场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民工荒”又开始席卷中国南方省市。以前人多,工作少,愁;现在有工作,找不到干活的人,也愁啊。

  陶瓷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受民工荒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行业。面对“民工荒”,陶瓷企业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今年伊始,进入生产旺季的佛山新明珠陶瓷集团,公司自己包车到湖南、四川等地,联系当地的劳动部门招工,当即把几百名工人接到厂里,并好吃好住给予优厚的待遇。据悉,不少陶瓷企业鼓励企业老员工回家乡时,动员老乡、亲戚、朋友前来做工,按照人头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这多少令人产生今夕何夕的感慨。因为仅仅在几年前,你要想进一家待遇比较好的企业做工,还得给人事经理一笔不菲的介绍费。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造成“民工荒”的根源到底在哪里?近日,深圳卫视联合新浪网对4261人进行的民工荒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人认为民工荒的根源是珠三角(沿海)“工资太低,生活成本太高,不如留在内地打工”。我以为这样的调查结果比较符合逻辑。最近一些年以来,随着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内地的工资水平已经与珠三角一带相差无几。既然家门口都有工作,他又何必要背井离乡呢?众所周知,珠三角总体工资水平长期徘徊不前,政府部门和企业陶醉于“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人口红利而不能自拔。现在这种人口红利没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工荒是对血汗工厂的警示和惩罚。

  陶瓷企业为了招到足够的工人,出台各种各样的优惠条件,这可以理解。但显而易见,这样的权宜之计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的优惠条件,今天能够给你,明天等“民工荒”过去了,他就可能拿回来。工人们更需要的是一种长远的、制度化的保障。包括工资和福利,包括一份长期劳动合同和各种社会保障。前者是工人现在生活的保障,后者是工人未来日子的保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啊。

  我们一直讲:工人要爱厂如家,为企业作出最大的贡献,甚至不惜用这样的标语威胁之,“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努力找工作”。可是,我们的陶瓷企业真的为工人们营造出“家”的感觉吗?有多少企业愿意与工人们一起分享发展成果,而不是仅仅把他们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又有多少企业愿意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与工人们一起共度时艰,而不是将他们一脚踢出去?就我观察的情况而言,不容乐观。

  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一家企业面临破产,老板把拍卖厂房和机器所得最后一点钱,作为散伙费补偿给员工。员工很感动,表示如果这位老板再次创业,他们一定前来效劳。十年之后,这位老板东山再起,消息传出去之后,他原来的员工纷纷回来。经过登记,老板惊喜地发现:一个都不少。故事发生在英国,但我认为中国的陶瓷企业老总都该来看一看,不管你有没有遇到“民工荒”的困惑。

何仁勇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陶城报”的网页作品(文字、图片及其他内容),版权均属陶城报所有,欢迎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转贴或引用,并须注明出处为“陶城报”。未经本站协议授权的,谢绝网页链接。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本网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同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从本网下载使用,请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布后30天内进行。电话/传真:0757-82271849 / 0757-82272915。
  4、本网站保留根据业务需要随时对本声明内容进行更新的权利,请您在每次登录本网站时访问此网页,查看本网站的当前声明内容。
  5、以上声明内容的解释权归本公司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