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农历庚寅年八月初十
陶城报社出版 逢周五出版 这期是 第921期
E-mail:info@fstcb.com 广告热线:0757-82270095 订报热线:0757-82665959 编辑部:0757-82276288
文章检索  
 

字体大小     
上一篇
印象中国砖
下一篇

  中国人一提秦砖汉瓦就有一种亲切思古之柔情。中国人做砖瓦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然而真正进入现代化工业生产,还是近几十年的事。自古砖瓦不分家,到了现代似乎就逐步分家了。以前做瓦胜过做砖,现在做砖多于做瓦。即使如此,砖瓦各有特色和身份。瓦在中国陶瓷史上建筑史上从没中断过,琉璃瓦还是历代皇家建筑所独有。古代琉璃瓦多产于山西,上世纪北京八大建筑的瓦则分别来自北京玻璃厂、山东、宜兴、广东石湾等地。砖作为墙体材料自古有之,但作为建筑墙地装饰材料获得如此广泛普遍之使用,特别是在中国,都是三五十年的事。瓦,有中瓦西瓦之分,比起砖来,规模小多了,但瓦是中国民族建筑的灵魂,都是长久不会湮灭的文化产品。中国砖在2010年将达到年产70亿平方米的产能,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民用工业制品了。中国砖的情况如何?我是如是答的。

  1、中国砖从传统走向现代,最关键的是近代的三十年。1980~1990年可谓现代化起步阶段,至2000年为国产化阶段,自2001年以来为自主创新阶段。

  2、当代中国砖的产能如此之大,已经超出需求,谁要进入这个行业争取一席之地,必须有一套绝招。

  3、中国砖产区已经遍及全中国,制砖工艺技术与国产化成套装备使得中国只要有钱有人,那里都可以生产砖,只是水平与效益的高低罢了。

  4、中国砖的最新成果就是靠自主创新生产了大规格薄板和大规格轻质板材以及成套技术装备。此项目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5、自本世纪初开始的制砖产业转移、扩张浪潮,到这一两年,也许大局已定。该走的走了,该上的上了。在此中,有的城市贴钱将陶瓷业送走,有的县镇承接和招商。

  6、中国砖转移的结局如何,依我之见,两广(广东、广西)、河南、东北法库这自北向南一带将是未来的主要产区。因为制砖业不管你怎么说,都需要五大资源的支撑,即:原料资源、能源资源、人力资源、市场资源、环境资源。砖的这一产业带,东有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西有广阔的空间。

  7、中国砖未来的评估、评价一定要着眼于资源、环保、功能三大指标上。

  8、现在中国砖生产的工艺技术与装备虽然看起来很成熟,但从现代的眼光看,仅仅解决了工业化生产的问题,其节能、降耗、环保、资源利用等等问题一定会引发中国制砖业的新一轮危机,对其中相当一部分否定。

  9、当代所有中国砖的新产区如果不补上资源利用与环保工程一课,其中的大多数将会走老路,只是实现了转移,并没有实现转型。

  10、中国砖要有新的突破,首先要从观念、理念做起,如产业集群、经济模式、发展方式等等。

陈 帆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陶城报”的网页作品(文字、图片及其他内容),版权均属陶城报所有,欢迎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转贴或引用,并须注明出处为“陶城报”。未经本站协议授权的,谢绝网页链接。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本网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同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从本网下载使用,请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布后30天内进行。电话/传真:0757-82271849 / 0757-82272915。
  4、本网站保留根据业务需要随时对本声明内容进行更新的权利,请您在每次登录本网站时访问此网页,查看本网站的当前声明内容。
  5、以上声明内容的解释权归本公司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