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壬辰年三月三十
陶城报社出版 逢周五出版 这期是 第1001期
E-mail:info@fstcb.com 广告热线:0757-82270095 订报热线:0757-82665959 编辑部:0757-82276288
文章检索  
 

字体大小     
上一篇
实力抗衡不能让文化缺席
下一篇

  一个企业有无实力,人们往往关注其发展历程和业绩。例如,刚成立的小企业在“百年老字号”面前自然得甘拜下风。在市场上,不管是消费者,还是业内本身,都喜欢“以貌取人”。如此现象之根本在于,大企业创造了成功的品牌,在强大影响力的光辉下自然得宠。

  所谓品牌,实质上并不高深莫测,简单而言,包括可看见的视觉形象体系和可感知的文化理念体系。品牌所创造的可视元素直观明了,不管是文字图片还是产品建筑。而品牌所承载的文化理念只能领会感知,其内容包括了品牌核心价值、品牌定位与形象个性等基本要点。从深层角度而论,品牌的文化就是企业各种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的体现,是一座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宝库。

  文化于企业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生命力,是其发展的精神支柱。强大的文化体系能将企业带入广阔的市场,能使终端客户知晓企业,从而促使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发挥积极作用。文化是灵活的、个性的,每个企业各具特色,都有自己的魅力长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文化是企业制胜的关键。

  在品牌建设中,文化是凝结在品牌中的精华元素,贯穿并渗透到整个品牌。从品牌的本质而言,其内涵即为一种文化体现,而终端消费更是一种文化消费,在市场竞争中,品牌必然需要建设自己的文化堡垒。品牌的生命力是否旺盛,发展是否持久,关键在于文化体系的建设是否完善到位。

  换言之,可将企业发展中的文化环节视为一套实力抗衡武器。当今经济领域各行各业的竞争核心,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文化实力。因为论硬件设备,大家相差不大,也能够借鉴模仿,而真正内在的文化实力却是“独家秘诀”,终究难以复制。当终端客户在消费心理上逐渐趋向身份品位的追求,而产品的实用性也已成为共性,品牌的自身魅力就成了消费者选择与否的依据。能够吻合消费需求,在品牌与终端之间产生共鸣,只有通过强势的文化渠道进行创建。

  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呈现自己或多或少的一些个性特征,例如提倡的消费观念、宣扬的生活态度,但有的企业对此并未形成意识和习惯。一般而言,企业创立文化体系不仅仅是为内部团队建设,更多的是为品牌建设而服务。品牌建设无法脱离文化环节,品牌创建初期、发展阶段都需要通过文化建设进行包装和推广。企业通过文化创建适合自身发展的理念并对外宣传推广,通过文化的力量凝聚强大的竞争力,从而使企业不仅能够在市场上拥有与同行抗衡的实力,还能够在品牌推广中逐步树立威信、形成日渐成熟的影响力。

  文化是品牌的根基,是品牌影响力的价值核心。品牌作为企业精神和文化追求的载体,需要获得客户的价值认可,更需要在行业内建立价值引导体系。就中外品牌比较而言,国内品牌多在文化板块吃亏,由于文化底蕴薄弱而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在市场上难以勇往直前。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在品牌的文化建设上更是力不从心甚至主动忽视。

  品牌的文化战略基本举措在于各个场合应用、与时俱进提升、公关处理妥善、团队专职负责。提升品牌竞争力,基础还是在于培育品牌文化,以文化制胜。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明白,文化是真正的财富,是市场抗衡的有力武器。在当今行业,以文化为底蕴的品牌战略,也将是助推企业向高端领域迈进的必然举措。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品牌抗衡盛宴,文化岂能缺席?

舒玟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陶城报”的网页作品(文字、图片及其他内容),版权均属陶城报所有,欢迎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转贴或引用,并须注明出处为“陶城报”。未经本站协议授权的,谢绝网页链接。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本网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同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从本网下载使用,请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布后30天内进行。电话/传真:0757-82271849 / 0757-82272915。
  4、本网站保留根据业务需要随时对本声明内容进行更新的权利,请您在每次登录本网站时访问此网页,查看本网站的当前声明内容。
  5、以上声明内容的解释权归本公司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