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日 辛卯年 冬月初八
陶城报社出版 逢周五出版 这期是 第983期
E-mail:info@fstcb.com 广告热线:0757-82270095 订报热线:0757-82665959 编辑部:0757-82276288
文章检索  
 

字体大小     
上一篇
青瓷碎片
下一篇

  一年一度秋风凉,又到了腌菜的季节,小时候,每到这个时候,母亲都会把田里收回来的大白菜清洗干净,然后均匀地撒上盐末,一层层放入灶房的一个陶瓷老瓮里。到了小雪纷纷降落,田地里再也没有一点绿色的时候,正好吃那腌得白嫩嫩脆生生的咸菜了。

  像这样的老瓮,家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一个个地排列在灶房的墙角。那时,人们的生活,几乎是离不开这些老瓮的。除了腌咸菜,母亲还用那些白菜帮子和一些没有长大的绿白菜,萝卜叶,煮熟后,放入瓮里窝成酸菜,那时日子很苦,人们不得不精打细算,利用一切可以吃的东西。偶尔有些精细的菜蔬,就珍惜地用一些小坛子腌好,放置在高高的架板上,有了贵客才舍得装一碟端上来。腌菜瓮的旁边,则是装家酿食醋的瓮,很小心地用高粱杆做的拍片盖住。当然,最显眼的,还是那个特别巨大的水瓮了。旱塬经常缺水,这个贮水的老瓮,就特别重要了。有的人家家大人口多,一个大瓮里,往往能装得下四五担水。

  老瓮通常都有一两寸厚,沉重得几个人方能抬起。它的里外都是暗黄的釉色,古朴得如同脚下的这片黄土。每年的秋天,就会有一辆装满大大小小水瓮盆罐的马车,拉着一车堆得山一样高的瓷器,到乡村里销售。每进入一个村子,都会被村民围得严严实实的。人们有的挑选一个老瓮,有的挑选几个小坛子。那些碗碟等小物件,则摆满地,碗必是粗瓷老碗,一个个又厚又重。白色的釉子上面,描着青色的花纹。古朴,耐用。但就这样的粗瓷碗,谁家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个,那是要遭到心痛如绞的父母一顿饱打的。至于谁家里有一件声如磬、明如镜的轻薄细瓷碗,那是万万舍不得用的,珍宝一样用几层布包了,藏在柜子深处,不轻易见人的。

  那时人没有钱,买瓷器就是用粮食兑换,一个大号老瓮,可能要一斗麦子,买一个瓮,一家人要一起掂量半天,才可以下决心。可那是耐用的品物,如果没有战乱的损毁,一个老瓮,足以子子孙孙地用下去的。但是很多贫穷的人,最喜欢买的,还是那些便宜的瓦罐,瓦盆,家家都用它来装面粉,小米。豆子。它们一个个黑乎乎的,排列在农家屋里的架板上。十分显眼。一个人家,家里盆盆罐罐的多少,能看得出他的家庭贫富。至于谁家祖上传下来的青花瓷,那是藏得不见天日的,宝贝得连自家孩子都不可能看见。

  不过,如今,那些古朴的老瓮瓦盆,已经只有偏僻的山村还能看见。那些粗瓷大碗基本消失了,家家用的都是细腻轻薄的瓷碗。由于现在一年四季都有青菜,人们也很少腌菜了。大家都是用一个个精细的坛子,腌一些菜调剂胃口。倒是那些没有实际使用价值,作为纯粹摆设的瓷器,进入了越来越多的人家。每年都有来自瓷都的精美瓷器展销。会场常常挤得人山人海的,人们一个个欣赏挑选着那些漂亮的瓷器。几乎所有买了新房的人,都会在屋里,摆上一件瓷器,展示自家的品味。

  哦,时代真的不同了,人们买瓷器,已经由注重实用价值,变成更在意它的艺术价值了。这也是令人欣喜的事情。

连忠照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陶城报”的网页作品(文字、图片及其他内容),版权均属陶城报所有,欢迎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转贴或引用,并须注明出处为“陶城报”。未经本站协议授权的,谢绝网页链接。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本网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同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从本网下载使用,请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布后30天内进行。电话/传真:0757-82271849 / 0757-82272915。
  4、本网站保留根据业务需要随时对本声明内容进行更新的权利,请您在每次登录本网站时访问此网页,查看本网站的当前声明内容。
  5、以上声明内容的解释权归本公司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