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5日 农历己丑年十二月初一
陶城报社出版 逢周五出版 这期是 第888期
E-mail:info@fstcb.com 广告热线:0757-82270095 订报热线:0757-82665959 编辑部:0757-82276288
文章检索  
 

字体大小     
上一篇
中国的虎文化与陶瓷的生肖虎
下一篇

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霍然均正在创作生肖虎 文武摄影

  虎,集完美的形、色、神、力于一身,自古以来被尊为“百兽之王”。

  1987年在河南省濮阳西水坡一带发掘出土了一对蚌塑龙虎,距今大约为6000年,伴于一位祖先遗骨的东西两侧,依照方位,恰与后世盛行的“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相吻合,被誉为“中华第一虎”。据考证,虎的形象在古羌戎族也有出现,但在我国西南地区最为流行。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的兽面和殷商青铜器上的兽面都与虎的形象相似,直到今天我国的彝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仍称虎是其祖先。

  虎前额上的花纹构成中国的“王”字,事实上,中国的“王”字就是因了老虎而来的,中国人巧妙地以它前额上的花纹作为一个汉字,意思是统治者。如今,这个字已成为了百家姓中的一个了。

  虎是一种极具阳刚之气的动物,它具备勇敢与威严,虎也被人们认为是山大王,传说它能够驱除一切邪恶。“龙生云,虎生风”,喜爱其八面威风,形容勇猛的战将为虎将,因此自古以来就被用于象征军人的勇敢和坚强,多用虎将、虎臣、虎士、虎贲、虎师、虎威、虎步、鹰扬虎视、燕颔虎须等词语,读上去就有一种不凡的气势。三国时期的关、张、赵、马、黄就被誉为五虎上将。乃至将门虎子、虎女,连调兵的信物也称虎符。喜爱其虎虎生气,中国人名里带虎字者多矣。

  艺术创作是一项最具人性意味的人类社会活动,因为它直接处理人的情感、感觉、梦幻乃至理智。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虎的艺术品的汇聚生成了虎的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从殷商、西周、春秋、战国,到秦朝、汉朝的石雕、石刻和画像石,以及青铜器、铁器、金银器、玉器、瓷器中,以虎为原型的艺术品的纹饰、造型更加丰富。在我国历史上,以虎为题的工笔画、写意画、漆画等更是不胜枚举。据载唐代画家吴道子,宋代周耕云,明代赵廉均为画虎名家。清代画家丘天民画的虎“犬一见皆惊”。在年画、泥塑、皮影、剪纸、布玩具等民间美术作品中,虎的形象则有很多不再是凶猛的野兽或者权威的象征,而是一种可亲可爱的动物,其中也不乏堪称世界经典的作品。汉朝时,人们都在除夕之夜在门上画虎以驱鬼魅。最正宗的门神画上,除有神荼、郁垒二神外,都还绘有老虎。我国民间还认为“虎毒不食子”,因此为了儿童的安全、健康生长,还常把小孩的鞋帽上绣上虎头等装饰,称为虎鞋、虎帽,以讨吉利,驱邪避祸。著名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也写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兔。” 这样的诗句赞美虎的爱子之心,这里的“小於兔”就是虎的幼仔。由于我国是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之一,人口位居世界第一,随着人口的不断迁移,几乎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找到华人的身影。他们所到之处,也必将或多或少地带去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的十二生肖文化就是绝大多数远离故乡的海外华人所难以丢弃的,同时也逐渐为世界其他民族所接受。因此,近年来这种以十二种动物命名年的习俗,不仅在亚洲各国和俄罗斯等的影响越来越大,也悄然传到了欧美各国,尤其是有关虎年的来历和各种传说,各种媒体都乐于广泛地进行宣传,使虎年成了老虎的名副其实的“本命年”。出生于虎年的人通常会被认为是英勇的、乐观的,也是宽容的、慷慨的,他们能够长寿而且善于领导而非服从。

  传说中的白虎是五百年才能变白的虎,是神物,而且仙人往往也乘虎升天,是镇西之兽,白虎神是中国古代的守护神。白虎具有避邪、消灾、祈丰及惩恶扬善等多种神力。关于虎的陶塑,好作品的诞生往往都是在传统作品中一步步提炼出来的。以前石湾传统制作的生肖虎多数是用红胎泥或上黄釉的金虎。今年我创作的生肖虎《五福临门》用白色胎泥为主调。老虎身上的花纹、饰物与白胎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了使虎艺术更接近人性化,作品中的母虎悠闲地半卧着,慈祥地看着正在嬉戏的小老虎。四只小老虎有的在玩弄母虎的尾巴,有的在与母虎说悄悄话,还有的拿着祝福语条幅,形态稚拙可爱。而五只虎有“五福”的谐音,更有喜庆吉祥之意。

  另两件作品《辉煌万里》、《王者之风》则是用上山虎为艺术造型,老虎身居高山,显王者雄风。目光炯炯有神地注视前方,一览天下。以写实为主,强调老虎的肌肉感,浑身充满力量美,塑造出虎的雄强浑厚的博大气势。

霍然均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陶城报”的网页作品(文字、图片及其他内容),版权均属陶城报所有,欢迎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转贴或引用,并须注明出处为“陶城报”。未经本站协议授权的,谢绝网页链接。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本网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同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从本网下载使用,请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布后30天内进行。电话/传真:0757-82271849 / 0757-82272915。
  4、本网站保留根据业务需要随时对本声明内容进行更新的权利,请您在每次登录本网站时访问此网页,查看本网站的当前声明内容。
  5、以上声明内容的解释权归本公司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