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3日 星期五 农历庚寅年七月初四
陶城报社出版 逢周五出版 这期是 世博特刊四
E-mail:info@fstcb.com 广告热线:0757-82270095 订报热线:0757-82665959 编辑部:0757-82276288
文章检索  
 
T9版 - 上海世博会特刊·佛山文化

4“南国陶都”千年制陶路
4石湾公仔甲天下

T9版 - 上海世博会特刊·佛山文化
字体大小     
上一篇
石湾公仔甲天下
下一篇

外国友人对“石湾公仔”爱不释手

当代石湾陶艺大师梅文鼎正聚精会神地创作

 石湾公仔中的人物形象表情丰富,生动可爱

  佛山原名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时代久远,历史悠久。早在距今约4500-5000年前,百越先民便沿江而来,在此定居并繁衍生息,以鱼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代,佛山石湾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距今已有三、四千年至一万年的历史。在佛山悠久的陶艺历史中,石湾公仔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被喻为佛山历史上的“五朵金花”之一,到如今,石湾公仔也是佛山的闪亮名片。

  历史悠久的石湾陶艺

  石湾的陶塑艺术,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岭南乡土气息,它上承汉代陶塑善于表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的现实主义传统,又吸收了唐宋以来国画的写意和工笔手法,以及岭南木雕的玲珑剔透,布局从容的技巧和古戏场面的奇谲多彩等特色,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早在唐代,石湾已有花瓶和造型景物的魂坛等生产。美术陶瓷领域从元、明以来,大量生产陶塑人像、仿生、仿真作品和盆景微塑、园林建筑装饰等陶瓷,形成了上枝璀灿夺目的陶艺之花,为海内外所瞩目,丰富了祖国的艺术宝库,也使佛山这座古城增色不少

  1964年,广东省博物馆与佛山市博物馆在澜石发掘了十多座东汉墓葬,出土了大量随葬器物,其中陶器甚为丰富,尤其是水田附船模型(陶制,现存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和陶屋模型最为可贵。水田附船模型呈横长方形,上面有水田六方,田中有扶犁耕田、磨镰收割、插秧堆肥的泥塑形象,水田后方还有小船一只。生动地反映了东汉时代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农业生产情景,同时也揭示了石湾制陶在汉代的发展和制陶技术的进步与提高,说明了石湾现实主义陶塑艺术的悠久历史。

  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十分繁荣,石湾的制陶手工业便是随着这一时期的繁荣而产生的,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唐代石湾窑烧制的陶瓷,采用的是平面近似半椭圆形的馒头窑;产品种类以日常生活用器为多;釉色以青釉为主,酱釉次之;制作技术与工艺,轮制与手轮兼制并用。高身陶坛,器身是采用轮制,制品肩神龙、人物,器腹的水波纹、莲花瓣纹与器皿的楼宇人物则采用雕塑、模印、捏塑贴附而成,这也是石湾艺术陶的最早出现。唐代石湾陶瓷业比秦汉以来有较大的发展,此时,石湾已开始大量生产陶瓷,并逐渐发展成为岭南陶瓷基地之一。

  随着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2年)的窑灶改革,石湾陶瓷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生产技术需要互相配合,各处民窑慢慢集中起来,石湾遂成为广东的一个综合性陶瓷生产基地。生产的陶瓷产品主要有日用陶瓷、美术陶瓷、建筑陶瓷、手工业陶瓷及丧葬陶器等五大类。元代出现的窑变釉在明代有了更大的发展,陶艺家们利用了石湾本地的陶土资源,制成了美术陶瓷的工场,如嘉靖万历年间的“祖唐居”等,善仿我国各大名窑产品,而釉色上既有仿又有创造,使石湾美术陶瓷逐渐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工艺美术品而享誉海内外。

  明代,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隆庆元年(1567年)开始开放海禁,使对外贸易活跃起来,加强了广东与南洋各国的经济联系,石湾陶瓷也随之大量生产和出口。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就曾记载“石湾之陶遍二广,旁及海外之国。谚曰:“石湾缸瓦,胜于天下”。

  陶艺明珠石湾公仔

  在石湾陶艺千百年的熏陶中,石湾公仔更显出色,韵味十足。石湾公仔是人们对石湾艺术陶瓷的俗称,历来都是民窑生产,被认为是平民的艺术品。石湾陶塑匠师都是从人民中来,从生活中来,他们熟悉自己塑造的对象,又拥有娴熟的技艺,各以自己独特的造诣,不拘一格地进行创作。他们巧妙地运用陶泥与瓷泥的结合,素胎与色釉的结合,高温与低温的结合,粗犷与纤巧的结合,工笔与意笔的结合,形态与神态的结合,流露与含蓄的结合,通过刀、贴、捺、捏等多种手法,创造出各种独出心裁的作品。石湾美术陶瓷的主调是浑厚、淡雅的半陶瓷产品,人物和动物以生动传神,皮肤毛发酷似原色著称。各个匠师又有各自的独特风格,使石湾窑的产品,既有浑然一体的风格,又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无数到岭南旅游的中外人士,都以一睹石湾陶艺为快。

  它的制作方式不受约束,构思上不拘一格,题材广泛,具有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表现老石湾的喜闻乐见,贴近普通民众的生活。它的艺术创作植根于民间,每件作品充满着浑厚、粗犷、质朴、率真的审美情趣,极富乡土气息,它的题材跟一般的市民生活有关,直到现在,石湾人的生活跟陶瓷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喜爱石湾公仔,正是因为它塑造的是每个人都熟悉的形象;它呈现的就是每个人日常最质朴贴心的祝愿:风调雨顺、出入平安、大吉大利……在石湾陶瓷博物馆里转一圈,你就会发现,稗官、野史、戏文、讽世是永恒的主题,钟馗、屈原、达摩、八仙都是熟人。菩萨道人,一律不端架子,不乘祥云,个个和眉顺眼,遥相致礼似故友重来;世间凡人,抓痒、抠鼻、拍蚊、挖耳, 般般皆可入题;至于夫妻洞房、爷孙逗乐、邻里闲话、客途偶遇,更是草根心性,化外主张。

  人物雕塑是石湾陶艺中最常见、产量最大的品种。除了各种历史、神话传说和小说戏剧人物,还有渔樵耕读等生活的题材,这使得石湾陶成为人们乐于收藏的艺术品种。而石湾公仔也是在人物陶塑竖立了自己的品牌,并以此迎来石湾陶瓷的鼎盛期。尤其是清末民初,石湾陶艺名家辈出,黄炳的鸭子,一身绒毛纤毫毕现,几可乱真;刘传的虬髯公,深得南朝谢赫论画中“骨法用笔”的精妙;潘玉书的贵妃,钗斜鬓松,娇憨无力,衣纹像一汪蛋清似的又嫩又滑,眉眼淡如月下落梅;陈渭岩把英法联军首领巴夏礼恶搞为一把绿色的“尿壶”,引来抢购热潮。各种人物造型,背后总有一些广为流传的故事。在欣赏、把玩这些石湾公仔的时候,无形中也增添了收藏的乐趣。此外,鸟兽鱼虫也是石湾公仔中较常见的品种,题材分现实和传说两大类,比如说现实生活存在的马、牛、羊等,传说里的龙、凤、饕餮、麒麟等,这些都极富传统文化气息。

  蜚声中外的石湾公仔

  在佛山悠久的制陶历史中,石湾公仔的身影一直闪现其中,是佛山陶瓷中的一颗明珠。在唐宋时期人,石湾公仔就远销日本、东南亚及世界各地。有诗云:“妙手匠心巧出神,泥沙水火见奇珍。艺精品美石湾瓦,名甲四方天下闻。”证明了石湾公仔很早就名扬天下,而且其生动传神的造型和流光溢彩的风情深深地吸引了人们。

  当代“石湾公仔”在世界各地展出均得到极高评价,已成为世人叹赏的品牌产品。石湾陶艺家们以独特技艺塑造的“石湾公仔”佳作,被许多国际知名收藏家和博物馆收藏。十七、八世纪时期,荷兰人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大量购买“石湾公仔”运抵欧洲,被英国伦敦维多利亚阿鲁拔博物馆、德国艺术及工艺博物馆、丹麦国立美术馆等收藏。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石湾公仔”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了9件、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了3件、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收藏了1件、广东美术馆收藏了1件、广东省博物馆收藏了9件、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了7件。中国的近邻日本的国立博物馆中也可见到石湾公仔的身影。

  今天,石湾陶艺大师封伟民的《花月春风》、范安琪的《日月同辉》和《禅衣系列》、黎润明的《蟹笼》等4组共6件石湾陶艺作品也被请进了上海世博馆,入驻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贵宾厅进行装饰。

  注:本文根据佛山市陶瓷工贸集团公司《佛山市陶瓷工业志》、《佛陶春秋》相关内容编撰而成,特此鸣谢。

记者:吴志刚 李佩 摄影:潘炳森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陶城报”的网页作品(文字、图片及其他内容),版权均属陶城报所有,欢迎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转贴或引用,并须注明出处为“陶城报”。未经本站协议授权的,谢绝网页链接。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本网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同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从本网下载使用,请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布后30天内进行。电话/传真:0757-82271849 / 0757-82272915。
  4、本网站保留根据业务需要随时对本声明内容进行更新的权利,请您在每次登录本网站时访问此网页,查看本网站的当前声明内容。
  5、以上声明内容的解释权归本公司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