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 农历庚寅年六月初五
陶城报社出版 逢周五出版 这期是 第912期
E-mail:info@fstcb.com 广告热线:0757-82270095 订报热线:0757-82665959 编辑部:0757-82276288
文章检索  
 

字体大小     
上一篇
当前中国陶瓷发展的“四大难”
下一篇

陈 帆

  看似很火热的中国陶瓷,其实从深层次去洞察,你会发现存在着本应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难题。我用浅白的话说成“四大难”:用低品位原料、红坯料推广难;砖的薄型化推广难;陶瓷生产搞好环保推广难;找陶瓷学术界、教育界、企业界、社会活动界有真本事、高素质、高水平的高端人士难。

  原料是发展陶瓷之本,原料本土化应是一个趋向,但只要低品位料、红坯料、原料改性三项事没跟上,上述目标就难以实现。四川做砖不能以红坯料为主,白料要从东边运进去;辽宁做砖的黑粘土要从广东运过去,总不是长远之计。然而红坯料制品一直没有在市场推开;微粉砖、仿古砖的发展也没有省下多少好原料。

  砖的薄型化课题提出了十几年,近两三年总算有了小薄砖大薄板,然而也没能在市场迅速推开。须知砖的薄型化是制砖行业实行资源节约的最有效措施,又是扩大陶瓷应用领域拓宽市场的大成果。

  陶瓷产业的环保低碳问题现在在道理层面上是通了,难在落实行动。因为涉及到钱、产品成本、竞争力、社会面广等问题。看来唯有靠政府出台产业政策来解难了。

  对于第四个难,也是最难又是最根本、最重要、最明白的难。最近去了一些新的陶瓷转移地,厂房是简易的,机器是二手的,环保设施很差的,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个企业主建厂,就是投机利用优惠政策捞了钱走人,哪怕留下一堆垃圾在当地。此例是否可看作是第四难的生动注解?

  中国陶瓷业做大了要再做强,需要费更大的功夫。

陈 帆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陶城报”的网页作品(文字、图片及其他内容),版权均属陶城报所有,欢迎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转贴或引用,并须注明出处为“陶城报”。未经本站协议授权的,谢绝网页链接。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本网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同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从本网下载使用,请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布后30天内进行。电话/传真:0757-82271849 / 0757-82272915。
  4、本网站保留根据业务需要随时对本声明内容进行更新的权利,请您在每次登录本网站时访问此网页,查看本网站的当前声明内容。
  5、以上声明内容的解释权归本公司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