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5日 星期五 辛卯年七月初六
陶城报社出版 逢周五出版 这期是 第966期
E-mail:info@fstcb.com 广告热线:0757-82270095 订报热线:0757-82665959 编辑部:0757-82276288
文章检索  
 

字体大小     
上一篇
还原紫砂的“前世今生”
下一篇

  本报综合讯 今年5月中旬,“陶都风”宜兴陶瓷艺术展在深圳举行,在开幕式上,当代紫砂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谈及刚刚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宜兴紫砂传统工艺》。这本书记录了以民国为主要时段,至1957年止的紫砂工艺史。这个时段,是传统紫砂工艺与现代紫砂工艺的分水岭,徐秀棠以见证人的姿态,文图并茂地将历史还原。

  徐秀棠在当今紫砂工艺美术大师中,是最注重弘扬紫砂文化的大师,他的觉悟告诉他,紫砂工艺属文人工艺范畴,创作需要在工艺技法的基础上研究、提炼,揉进思考的、文人的审美,完成由术而道的过程。因此,在紫砂界,能像徐秀棠那样勤于思考、创作,潜心修为,于雕塑、壶艺、陶刻、金石、书画、著书立说等方面皆有建树,而且带着使命感,去担待"传承紫砂文化"的工艺美术大师,是独一无二的。相比早已离世的制玉高手陆子冈、制砚高手顾二娘,今天的民艺高手所具有的多元文化,复合型才艺,不但增强了国人对工艺的认知,更为民间艺术的传承提供了史料依据。

  本书除了让读者更真实地了解1957年以前的紫砂工艺,对紫砂工艺理论的研究也有所突破。比如提出了紫砂壶艺之本体、主流一为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二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之观点;又如在紫砂器型的提法上,有独到的见地。他首次以手绘、透视法,鲜活地图解紫砂工艺的各个环节,还原紫砂的“前世今生”,这是对传统紫砂工艺的一个独特的贡献。

  徐秀棠凭借记忆,以修史者的眼光,聚焦1957年以前有影响的紫砂艺人,将他们渐行渐远,或已消失的背影“激活”,凭借他素描速写的基本功及默写的能力绘制了他们的头像,一改后人见壶不见人的历史,辅以人物简介及性格特征、工艺水准的点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汪寅仙谈及徐秀棠大师时说,他的著作,严谨、客观地把真正的紫砂史反映出来,弥补了一段紫砂历史的空白。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陶城报”的网页作品(文字、图片及其他内容),版权均属陶城报所有,欢迎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转贴或引用,并须注明出处为“陶城报”。未经本站协议授权的,谢绝网页链接。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本网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同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从本网下载使用,请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布后30天内进行。电话/传真:0757-82271849 / 0757-82272915。
  4、本网站保留根据业务需要随时对本声明内容进行更新的权利,请您在每次登录本网站时访问此网页,查看本网站的当前声明内容。
  5、以上声明内容的解释权归本公司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