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5日 星期五 辛卯年七月初六
陶城报社出版 逢周五出版 这期是 第966期
E-mail:info@fstcb.com 广告热线:0757-82270095 订报热线:0757-82665959 编辑部:0757-82276288
文章检索  
 

字体大小     
上一篇
全民财产申报:箭在弦上
下一篇

  近日,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吴玉良就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迟迟不能出台原因,提出解释时说,“对于财产申报制度,我们感到有两个方面的条件是欠缺的:一是要建立起社会的诚信体系,二是信息统计体系。没有这两个体系的建立,我想这项制度实行起来是比较难的。”他认为,任何一项好的制度,要想行得通、办得到,一定要有一个配套措施和一个水到渠成的环境。

  吴玉良提出这项解释有现实的背景。2010年,在重新修订和颁布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中,中央就对干部财产问题做了一些规定,包括报告个人收入,子女配偶从业,房产,投资等情况。但是,这条规定,即使在高层,都不能执行贯彻,更遑论基层的处级干部。可以说,领导干部报告个人财产的“规定”,是个“不可能的任务”。 不能落实,怎么办?为了对《规定》不能贯彻落实做出解释,就有了吴玉良的“缺乏条件论”。

  吴玉良提出的解释,从道德层面和技术层面切入,不能服人。从道德层面看,中国的社会诚信出了大问题,是人所共知的。官员财产公示的出发点是因为社会对官员缺乏信任,所以才需要有一个公开的透明的财产公示系统,让社会逐渐回归诚信。拿目前“社会诚信体系问题”作为不能实行“官员财产公示”理由,是“反果为因”的思维逻辑。

  从技术层面看,吴玉良的解释更是牵强。中国的信息科技体系,目前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较,基本没有滞后,有的甚至已经超前。比如,一些电子金融服务,中国的电子技术达到国际最尖端水平。信用卡消费,即使在国外,数秒之内就通过短信通知卡主。这种服务,就是在美国也还没有开始,更遑论普及。中国已经建立了全国的户口系统,这项系统就连美国也望尘莫及。美国可以说根本没有个人户籍系统,也没有全国的身份证系统,只有州才具备很不完整的驾照系统。中国的成熟严密的身份证户籍系统,为中国建立全民财产公布信息系统,提供了完善的技术条件,可以说世界上很少国家具备中国这样的成熟的电子信息个人身份统计体系。

  所以说,中国目前缺乏的不是条件,而是一个适用全社会的公平、公正的财产及收入申报的税务制度。如果只建立一个只针对少数人的财产及收入申报制度,在这些人看来,是不公平的。因而得不到这些关键的少数人的支持,更何况他们是立法者、执法者和政府公务人员。应该尽快建立一个不是针对某些特殊群体———比如处级以上干部,而是一个面向所有居民的财产申报制度———每年都要申报的常态性财产及收入申报制度。

  中国建立面向所有居民的财产及收入申报制度,可以借鉴的美国的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制度。虽然美国的这套制度,在格式上太过繁琐,美国朝野认为需要改革,使税收申报简化。但是,这个税务制度背后的原则是值得学习的。美国政府设计出个人报税系统,是个“伟大的发明”。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包含的三个原则。

  第一,诚实守法原则。每个人根据法律,诚实报税。不过,人的贪欲跟诚实是个死对头。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希望少报一点税,多留点“私房钱”在荷包里。每到报税季节,都想在不违背税法和诚实原则的前提下,从政府预扣的税款中多退点回来。报税过程,也是公民的守法教育的过程。公民的守法意识,不是天生的。通过报税,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和建立“诚实守法”的社会诚信系统。

  第二,互动互利原则。税收是公民跟政府经济互动的一种形式,是公民对政府的责任和义务的体现。社会的诚信体系,是要通过政府和公民的长期的良心的互动,才能逐渐形成的。所谓政府靠老百姓养着,通过报税系统和每个公民的报税,体现出来。政府抽税、加税、减税,牵连着每一个报税的公民。必须得到多数民选的议员同意,才能实施。这是一个良性的互动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政府官员的腐败,公民选举的民选官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三,阳光普照原则。每个人实报了多少收入,国税局一清二楚。这条尤其对公务员起到了监督作用。每个居民的收入,尤其是大大小小政府官员或公务员的收支,如果没有申报或跟申报有出入,统统归入灰色的不白收入。没有申报的财产,无论是贪污受贿还是灰色收入,统统是不合法的收入。

  根据这几个原则,每个人有多少收入,国税局通过工作单位发来的工资单和额外收入凭据,了解得一清二楚。这些有记录的收入,必须据实申报。只有申报后经过税务局审核的财产和收入,才是经过了政府“认证”的合法收入。经过国家税务“认证”程序,美国政府就有了杜绝公民不合法收入,断绝政府官员和公务员贪腐的制度保障的利器。有了面向所有居民的财产申报制度这个税务制度的利器,反偷税、反漏税、反贪腐、反资金外逃,政府稳操胜券。

  (作者系旅美学者、时事评论员,现居纽约)

罗慰年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陶城报”的网页作品(文字、图片及其他内容),版权均属陶城报所有,欢迎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转贴或引用,并须注明出处为“陶城报”。未经本站协议授权的,谢绝网页链接。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本网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同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从本网下载使用,请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布后30天内进行。电话/传真:0757-82271849 / 0757-82272915。
  4、本网站保留根据业务需要随时对本声明内容进行更新的权利,请您在每次登录本网站时访问此网页,查看本网站的当前声明内容。
  5、以上声明内容的解释权归本公司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