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辛卯年五月廿三
陶城报社出版 逢周五出版 这期是 第960期
E-mail:info@fstcb.com 广告热线:0757-82270095 订报热线:0757-82665959 编辑部:0757-82276288
文章检索  
 

字体大小     
上一篇
历史无法复制
下一篇

  17日《华盛顿邮报》报道称,中国五矿集团正准备将一个奥地利村庄哈尔斯塔特“原样复制”到广东省惠州市附近,复制品已于4月份开工。这一消息引发国外众多媒体的热烈关注。

  我总以为,人的心底总是有两大欲望。其一为成为别人,其二为生活在别处。而归根结底,都源自于我们的快乐和幸福,往往不是来自于内心的强大与富足,而是来自于比较之后的优势。如同“魔鬼辞典”中对于幸福的定义:看到别人痛苦而产生的愉悦感觉。

  中国房地产界,对于外国名胜的临摹以及膜拜,从未停止。如果说,中国所有的城市街道,都打上了深深的意识形态烙印,“解放路”、“中山路”、“东风路”等地名随处可见的话;新建的楼盘如果仅仅听闻名字,你是无法断定自己身处何地,区别出是在本国还是异乡的。

  不得不说,五矿的行径,与他的同行们相比起来,要严谨得多。从报道可以得知,五矿专门派出了一支团队,从今年4月份就开始了对于当地仔细的测量、拍照以及研究,留存了大量的照片和图纸,连当地人看到之后都惊呼“就像是我们这里的一面镜子。”

  说实话,和大量莫名奇妙的罗马柱,不知所云的哥特式尖顶,以及题材模糊的玻璃钢雕塑相比起来,五矿的行为倒象一个每个细节都要讲究出处的老学究。无论说山寨也好,还是模仿、复制、盗版也罢,他至少做得很专业,也不讳言自己的行径。没有跟某些沽名钓誉之徒一般,抄完了还倒过来贼喊捉贼,这一点,倒是值得赞赏的。

  但不知为何,这样的消息,却让我内心有些隐隐作痛起来。

  我一直不能忘记的是故乡的老房子,那是流传了数代下来的土屋,有着相传加了糯米粥之后与粘土一层层夯实的厚厚墙壁,有着泛青的瓦片,雕花的屋檐,粗大的圆木做成的大梁,一整块石头雕成的圆柱,门窗上的图案是那么的繁复和优雅,院子里面都是铺着整条的石块。

  这是我们整个罗家繁衍生息的大院子,记录着我童年的记忆,在我的印象中,它的美和高尚无从取代。

  但这样的一个院子,如今已经衰落。没有人愿意在住在土房子里面,大家都在公路两旁建筑了属于自己家的砖混独院,宛若一个个刷了漆的火柴盒子,但悠然自得。土屋尚可用的一切,都被拆走了,只剩下孤独的墙壁,在日复一日的雨水中塌落。

  哈尔斯塔特是幸福的。这个仅有900居民的小村庄,每年至少有80万人来参观。我们很难想象的是,那里不少的房子,已经有着超过400年的光阴。五矿一位负责人表示,他们打算把这个复制品建成一个“低密度、高端的欧式风格住宅开发区”,这个住宅区不仅面向高端群体,也将面向“居住在香港的外国人”,供他们“解乡愁”。

  无论这里面是否存在知识产权的问题,我们首先看到的,又是“高端”与“欧式风格”这一俨然已经成为固定搭配的修饰词语,这个定位,几乎已经是奢侈品的必杀技。

  什么叫做“欧式风格”?当然,这座纯山寨起来的复制品肯定归结在内。但在更多的场合,这个形容是一件相当吊诡的事情。曾经有行业人士评价道,我们现在大肆流行的某某欧洲风格,其实在欧洲根本找不到出处,欧洲根本没有这样的风格!

  诚然,在中国的建筑史上,甚少有广泛使用石头的案例,至今香港或者台湾的大学,其建筑系都沿用着“土木工程系”的称呼。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没有一些足以传世的建筑,就没有穿越时光而被保留至今的集体记忆。只是,我们没有将其珍惜,没有把那些“凝固的诗句”保护起来,而是将其视为我们曾经贫困的见证,恨不得从速抛之脑后的好。

  在我看来,无论是唯美旗下的“金祥云”更名为“洛可可”,还是冠星旗下的“露华浓”更名为“格式陶”,都体现了这样一个困境。作为消费者来说,对于所谓国际概念或者欧式联想显然更为受落,而对于传统的民族色彩的品牌,内心接受度上或许反而有所忽视。

  是否我们可以从另外一方面来看这个问题?东鹏、鹰牌这些企业,名字并无太多花俏,但纵横江湖三十余年而声名不坠,何也?

  在我们的产品设计师中,又有多少个是精通古代建筑史,了解过中国室内装修装饰的历史变迁的?西方人说:“三代才能出一个贵族。”好的东西,经典的东西,必须要经过岁月的洗礼,时间的考证,有沉淀,有传承,才能形成品味和风格,彰显于世。

  在中国的山水之间,拷贝的是他人的建筑,但是否能够将别人400年的历史也移植过来?而我们5000年的辉煌又将安放于何处?请容许我的直言,我以为,这个年代,我们仅有房地产,而无建筑;仅有建陶工业,而无陶瓷。

  这些年来,有为数不少的陶瓷企业,都是从意大利博洛尼亚展上,去将“哈尔斯塔特”全面复制过来,然后以“高端的欧式风格”的概念在国内市场上大行其道。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在这个行业里面,甚少听说哪家企业真正取材于历史,取材于人文,然后以此概念进行产品研发与设计的———当然,除了鹰牌的2084系列。但那种派人沉浸在西安的古建筑中汲取灵感的做派,也都成为过去式。

  陶瓷,它不应当仅仅是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当作为装饰材料出现时,它所承担的就是场景风韵的铺陈,如何抓住消费者内心中最为柔软的那处地方?给予他们一个梦开始的地方?

  “我每次理发,都至少要花三个小时,”一个顶级发型师如此说道,“其中两个半小时我会用来跟顾客交流,了解他的历史,了解他的兴趣,了解他目前的状况,然后我才能剪出最适合他的发型。”

  每个陶瓷企业都在宣称,如今贩卖的不再是产品,而是空间,是有关于空间的整体解决方案。可是,容我再问一句,这个空间是用来干什么的?是属于谁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是否有着属于我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那些记忆?是否可以激发起我们对于未来的美好幻想?

  别人的历史,与我何干?

罗杰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陶城报”的网页作品(文字、图片及其他内容),版权均属陶城报所有,欢迎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转贴或引用,并须注明出处为“陶城报”。未经本站协议授权的,谢绝网页链接。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本网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同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从本网下载使用,请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布后30天内进行。电话/传真:0757-82271849 / 0757-82272915。
  4、本网站保留根据业务需要随时对本声明内容进行更新的权利,请您在每次登录本网站时访问此网页,查看本网站的当前声明内容。
  5、以上声明内容的解释权归本公司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