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3日 星期五 辛卯年四月十一
陶城报社出版 逢周五出版 这期是 第954期
E-mail:info@fstcb.com 广告热线:0757-82270095 订报热线:0757-82665959 编辑部:0757-82276288
文章检索  
 

字体大小     
上一篇
水磨镇:灾区重生的微缩样板
下一篇

  《诗经》有云:“凡民有丧,匍匐救之。”2008年5月12日,震魔来袭,西南处,国有殇,成为13亿国人的一个梦魇。

  灾后开启对口援建机制,佛山市千里驰援,对口支援汶川县水磨镇。循依“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之规划愿景,水磨镇如凤凰涅槃,不仅原地起立,而且发展起跳,安居与乐业并重,生态与人文互补,以致享誉国内,蜚声域外,获“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嘉奖。

  水磨镇的灾后重建,只是大震之后灾区涣然新生的一个缩影。值此“5·12”三周年,走进水磨,感受新生,不仅要缅怀历史,也要前瞻未来,不仅要宏大叙事,也要个人体验。

  1、这副迭现“丽江靓影”、依山沿江顺势展开的水墨画卷,已经雄姿凸显,羌城藏塔与川西民居相依相融,相映成辉。团结勤劳的水磨人,正在为他们的新生活添上一抹抹浓重的色彩。图为水磨羌城。

 

  2、幽邃的羌族风情,巍峨的皑皑雪山,浩瀚的涛涛林海,奔腾的清冽溪水,宁静的蓝色湖面,延展的茵茵草甸,构成一幅既具北国之雄壮、又具南国之灵秀的风情画卷。

 

  3、水磨镇灾后重建,以其成功实践向世人表明:城市生活的光荣和梦想不应来自机器轰鸣、黑烟翻滚的耗能工业,而应来自人类自身的良知、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坚定不移的信心。图为羌城上熙来攘往的居民和游客。

 

  4、水磨建筑设计充分融汇了汉、羌、藏各族精华,汉式建筑端庄大方,羌式建筑古朴典雅,藏式建筑瑰丽明艳,争奇斗艳、相融共生。图文容纳藏塔、汉阁、羌城多元素于一体的和谐广场。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陶城报”的网页作品(文字、图片及其他内容),版权均属陶城报所有,欢迎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转贴或引用,并须注明出处为“陶城报”。未经本站协议授权的,谢绝网页链接。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本网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同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从本网下载使用,请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布后30天内进行。电话/传真:0757-82271849 / 0757-82272915。
  4、本网站保留根据业务需要随时对本声明内容进行更新的权利,请您在每次登录本网站时访问此网页,查看本网站的当前声明内容。
  5、以上声明内容的解释权归本公司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