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2日 星期五 辛卯年三月廿十
陶城报社出版 逢周五出版 这期是 第951期
E-mail:info@fstcb.com 广告热线:0757-82270095 订报热线:0757-82665959 编辑部:0757-82276288
文章检索  
 

字体大小     
上一篇
柴瓷发源地在郑州
下一篇

———《郑州柴窑》出版发行

  本报讯 4月8日,郑州市柴瓷文化研究会在郑州白鸽宾馆召开座谈会,研讨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郑州市柴瓷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松林主编的《问瓷录》丛书:《郑州柴窑》、《新钧瓷》、《巩县窑》。座谈会由郑州市柴瓷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田培杰教授主持,郑州市柴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雷焕新、霍福生及来自陶城报、大河报、东方今报、郑州日报等新闻媒体的2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

  此次座谈会,主要对张松林、田培杰编著的《郑州柴窑》一书进行了研讨,提出了“柴瓷发源地在郑州”这一学术论断。

  柴瓷作为五代时期的名瓷,由于其窑址未能发掘,成为陶瓷界的千古之谜。关于柴瓷,明朝洪武年间曹昭的《格古要论·古窑器论》中明确记载,“柴窑器,出北地河南郑州。”世传为周世宗柴氏时所烧,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腻,有细纹,多是粗黄土足,近世少见。对于烧制时间为五代后周世宗时,已无可争议,国内外专家,学者争论的焦点是产地。《郑州柴窑》对产地记录的可谓详实,无可挑剔。

  《郑州柴窑》分两大部份,上篇为“郑州柴窑之文献记载”,所述内容,全是引用正史,文献和《志》书,有些摘录还附有影印和译文;下篇为“郑州柴窑之发掘考证”,全是郑州市管城区挖掘出土的实物照片。

  《郑州柴窑》一书的问世,为河南文化大省锦上添花,还原了郑州是中华瓷源圣地的庐山真面;郑州诞生了中国古代第一座御窑,是五代后周以瓷兴国的示范地;郑州柴窑促进了河南青瓷的发展与普及;郑州御柴窑为宋代瓷业的辉煌打下了基础柴瓷文化是郑州头上灿烂的光环。

  《郑州柴窑》一书,全面、完整、系统地描述了柴瓷文化产生、变化、延续、沉匿的脉络和过程,力图让人们对柴瓷建立一个相对真切的感知。全书所有的论点论据,都在有力地举证着“柴瓷发源地在郑州”这一学术论断。从历史变迁到人物交替;从区划演变到地址易名;从文献记载到民间传说;从墓志铭文到骚客诗赋;从属地稀土资源到碎片元素成分;从古窑遗址到窑粘窑具;从窑温差异到釉色特征;从胎骨密度到器型功能……该书对“没有郑州窑”之说提出了大胆的质疑。同时,也为郑州人原有的自信,再次加注了精神燃料。

  这本书的出版发行。标志着郑州的柴瓷文化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预示着郑州应有的“柴瓷发源地”历史文化论断。

驻河南记者 耿强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陶城报”的网页作品(文字、图片及其他内容),版权均属陶城报所有,欢迎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转贴或引用,并须注明出处为“陶城报”。未经本站协议授权的,谢绝网页链接。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本网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同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从本网下载使用,请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布后30天内进行。电话/传真:0757-82271849 / 0757-82272915。
  4、本网站保留根据业务需要随时对本声明内容进行更新的权利,请您在每次登录本网站时访问此网页,查看本网站的当前声明内容。
  5、以上声明内容的解释权归本公司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