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农历庚寅年十月初七
陶城报社出版 逢周五出版 这期是 第929期
E-mail:info@fstcb.com 广告热线:0757-82270095 订报热线:0757-82665959 编辑部:0757-82276288
文章检索  
 

字体大小     
上一篇
适者生存——当下民间美术传承的思考(下)
下一篇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观点,也是全文的结论。虽然达尔文谈的是物种起源与进化的关系,主要指的是自然界生物的起源与进化。但这一观点也适用于今日的人文、经济,甚至政治方面。可以说,包罗了世上的一切事物。自然,民间美术这个品种也不例外。

  民间美术还有没有市场?民间美术还能不能传承下去呢?答案是肯定的。自上个世纪末以来,一些欧洲名牌设计师和一些顶级品牌开始采用中国元素与符号进行时装设计;居住在中国的老外家庭中开始摆设中国明清家具、绣品、古董;全国各地的楼盘设计也开始了中国建筑风格样式;公共空间的装饰和家庭的装修也开始兴起了中式风格。一时间国内外都刮起了“中国旋风”。说明民间美术仍有它的市场,仍有它的发展空间。另外,你会从北京南城潘家园古旧市场琳琅满目的民间艺术品和人潮如海的参观者、购物者人群上,也能感受到民间美术在现代人心目中地位的变化。也就是说,这种源于民间的,人民大众创作的,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民间艺术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一定能被大众所接受的。关键看如何把传统的民间美术融入于现代人们生活之中,并以现代人所能接受和使用的方式表现出来。

  关于民间美术传承的问题,专家学者们都作了较多研究与论述。其中呼声较高的集中反映在对民间美术的考察、研究、挖掘、搜集、整理,对失传的或濒临绝境的民间美术品种的抢救、恢复,呼吁政府给予相关政策与优惠扶持民间美术的创作和发展等思路上。笔者非常同意专家学者的意见,但面对当代以城市为中心,以市民文化为主体的时代如何继承与发展民间美术,再提出如下观点和思路。

  1、应用(消费)就是传承的一种形式。马克思曾提出:“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需求”。没有市场需求,就没有民间美术传承与发展的平台。新的东西没有市场就诞生不出来,旧的东西没有了市场就会消亡,这是一切产品历史发展的规律。民间美术的发展也不例外。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什么动机,对民间美术品仍能使用和应用于现代生活中就是对民间美术继承和发展的贡献。应用就是传承的一种方式。应用的面越广、越大,越加显示出民间美术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空间。如目前在家居装饰设计中中式家居风格,就为民间美术的生存与发展客观地提供了平台。不管具体采用是“原汁原味的古典主义”风格,还是“亦中亦西风格的‘新中式’”,还是“左传统右现代的‘混搭’”风格,都多多少少的把民间美术产品应用于现实的生活之中。至少,这种做法使得民间美术“生存”了下来。

  2、民间美术创作要体现时代特色。民间美术要融入到现代以城市为中心,以市民文化形态为主体的时代中去,才能不会因时代的变革而被扬弃,才能持续的发展下去。因此,民间美术包括题材、形式和依附的载体以及受众群方面,都要随之调整和创新。原有的不符合现代的旧习俗下的民间美术,要在保留艺术形式特色的同时进行内容的改造。原有的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都要变革与创新。比如,传统皮影戏。传统的皮影是用驴皮、牛皮、马皮等材料制作的,而现代的各种塑料片极为丰富,透明性好,着色性能好。加上电脑雕刻工艺,可以制作出非常精美的皮影造型来。另外,可以在题材上和表现形式上都可以进行“创新”。如把在露天表演形式,改为视频制作表演,把传统的“王二嫂改嫁”、“天仙配”等题材,改成现代题材的“二婚的苦恼”、“俊男靓女”。皮影的精髓不变,但制作方法,传播方式和题材上可以“创新”。

  3、传承方式要彻底的改变。在日本民间有“人间国宝”这样的称号。但这个“人间国宝”不是指“物”,而是指“人”,是对民间中有世代相传“绝技”在身的艺人的称谓。据说日本每年都对这样的艺人创作以及他们的工艺作坊给予补贴或优惠。让他们安心继承祖宗们开创的艺术品种和技艺。这无疑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传承有力的措施。但在我国目前或相当一段时间内恐怕还做不到这样。要“拯救”濒临危机的民间美术,就要采取其它方法和措施。目前我国传统的民间美术家庭作坊生产方式和父子、师徒传授方式,已经或将要瓦解。以农民为主体的民间美术创作主体正在萎缩。因此,无论在生产方式,材料的应用,创作主体的人员结构以及传授方式等方面都要调整和改变。特别是没有书录笔记和口传心授的原始教育与传授方式要彻底的改变。要有新的专业人员和专业队伍接替传统的传承方式及传统家庭作坊的生产方式。同时要加强民间美术的普及教育和专业设计教育。

  总之,民间美术在民间应用和流传历史悠久,形成了特有的创作生产模式,有着约定俗成的体裁与形式,并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但要在这个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时代继续流传和发展下去,就必须从新进行思考。找到一条适合现代生活,符合现代人审美意识和审美经验的表现内容和形式。特别是能够融入到现代文化形态之中,融入现代生活之中,才能保证民间美术的传承和持续的发展。

郭强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陶城报”的网页作品(文字、图片及其他内容),版权均属陶城报所有,欢迎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转贴或引用,并须注明出处为“陶城报”。未经本站协议授权的,谢绝网页链接。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本网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同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从本网下载使用,请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布后30天内进行。电话/传真:0757-82271849 / 0757-82272915。
  4、本网站保留根据业务需要随时对本声明内容进行更新的权利,请您在每次登录本网站时访问此网页,查看本网站的当前声明内容。
  5、以上声明内容的解释权归本公司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