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 农历庚寅年九月初八
陶城报社出版 逢周五出版 这期是 第925期
E-mail:info@fstcb.com 广告热线:0757-82270095 订报热线:0757-82665959 编辑部:0757-82276288
文章检索  
 
第925期所有版面

2 A1版 - 头版
2 A2版 - 言论 Comments
2 A3版 - 专题 Specials
2 A4版 - 广告 Advertisement
2 B1版 - 广告
2 B2版 - 综合新闻
2 B3版 - 机械化工
2 B4版 - 综合新闻
2 C1版 - 建陶
2 C2版 -建陶 Building Ceramics
2 C3版 建陶 Building Ceramics
2 C4版 广告 Advertisement
2 D1版 - 卫浴
2 D2版 - 卫浴 Sanitaryware
2 D3版 - 广告 Advertisement
2 D4版 - 卫浴 Sanitaryware
2 E1版 - 市场一线
2 E2版 - 广告 Avertisement
2 E3版 - 管理 Management
2 E4版 - 营销 Marketing
2 F1版 - 广告
2 F2版 - 专题 Specials
2 F3版 - 专题 Specials
2 F4版 - 西南专题 Specials
2 G1版 - 专题 Specials
2 G2版 - 南宁专题 SSpecials
2 G3版 - 装饰设计 Decoration Design
2 G4版 - 中国仿古砖发展调查
2 H1版 - 综合新闻
2 H2版 - 建陶 Building Ceramics
2 H3版 - 建陶 Building Ceramics
2 H4 - 专题 Specials
2 I1版 意大利商务行纪念特刊
2 I2版 - 意大利商务行纪念特刊
2 I3版 - 意大利商务行纪念特刊
2 I4版 意大利商务行纪念特刊
2 J1版 - 陶瓷文化 Ceramics Culture
2 J2 - 专题
2 J3 - 专题
2 J4 - 广告
2 T1版 - 陶交会特刊
2 T2版 - 陶交会特刊
2 T3版 - 陶交会特刊
2 T4版 - 陶交会特刊
2 T5版 - 陶交会特刊
2 T6版 - 陶交会特刊
2 T7版 - 陶交会特刊
2 T8版 - 陶交会特刊
2 T9版 - 陶交会特刊
2 T10版 - 陶交会特刊
2 T11版 - 陶交会特刊
2 T12版 - 陶交会特刊
2 T13版 - 陶交会特刊
2 T14版 - 陶交会特刊
2 T15版 - 陶交会特刊
2 T16版 - 陶交会特刊
2 T17版 - 陶交会特刊
2 T18版 - 陶交会特刊
2 T19版 - 陶交会特刊
2 T20版 - 陶交会特刊
2 T21版 - 陶交会特刊
2 T22版 - 陶交会特刊
2 T23版 - 陶交会特刊
2 T24版 - 陶交会特刊
2 T25版 - 陶交会特刊
2 T26版 - 陶交会特刊
2 T27版 - 陶交会特刊
2 T28版 - 陶交会特刊
2 T29版 - 陶交会特刊
2 T30版 - 陶交会特刊
2 T31版 - 陶交会特刊
2 T32版 - 陶交会特刊

字体大小     
上一篇
文房奇珍——清豇豆红太白尊
下一篇

  在我国古代形形色色的文房用具中,有一种颇具特色的豇豆红太白尊,主要用途为贮存研墨用的水。这种尊名曰“太白尊”,是因为摹仿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的酒坛而得名,也称“太白坛”,由于其形似罩鸡的竹笼子,所以在民间又俗称为“鸡笼尊”。

  这件豇豆红太白尊高8.9厘米,口径3.4厘米,底径12.6厘米。短颈,小口,侈唇,半球形腹,平底内凹。胎质坚白,器表施豇豆红釉,其色淡粉,红色深浅渗浸,并散缀有绿色苔点,红绿相映显得格外艳丽,呈现出桃花春意浓一般的奇趣。尊内里施白釉,略泛青。口部留白,红白对比强烈,俗称“灯草边”,衬托出红釉的艳丽。肩腹过渡自然,浑然一体。腹部等距离饰三块暗花团螭纹,这种纹饰原为绸缎上的团花,用在瓷器上别有一番情趣。浅圈底足旋削得窄小整齐而光滑,洁净细腻,略见火石红。底部有繁体“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青花款,排列疏朗,字色纯净,鲜艳深沉,字迹挺拔有力,底釉白中泛青。

  所谓“豇豆红”,又称“美人霁”,是康熙晚期最名贵的一种红釉品种,因色彩酷似熟透的豇豆皮而得名,也是清代康熙年间创烧的一种高温铜红釉,呈色多变。在民国许之衡所著《饮流斋说瓷》中,对它有如下描述:“莹润无比居若鲜右暗之间妙在难以形容也。”因受高温影响,豇豆红釉色千变万化,所以它的烧成难度很大,制作时间也短,成功率极低,只能少量生产,基本都属于江西景德镇御窑制品,专供皇室使用,是康熙年间官窑的典型器物,一般只限于水盂、印盒、笔洗等书房用具。康熙朝后,豇豆红釉烧造技艺失传,后世虽有仿烧,但非大即小,胎质粗劣,纹饰也不如前者精湛。目前,豇豆红太白尊传世数量极少而犹显珍贵,有些由于历史原因流散海外,被国外博物馆收藏,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清康熙年间所烧太白尊,有黄釉团螭纹太白尊、白釉印龙凤纹太白尊、绿釉开光太白尊、豆青釉太白尊等多个品种,以豇豆红釉最为著名。此件器物造型秀巧大方,釉质浑厚,釉色匀和圆润,胎骨细腻致密,色调淡雅,看上去,颇有一种古朴典雅翰墨书香的美感,不失为文房珍品。现收藏于武汉博物馆。

李笙清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陶城报”的网页作品(文字、图片及其他内容),版权均属陶城报所有,欢迎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转贴或引用,并须注明出处为“陶城报”。未经本站协议授权的,谢绝网页链接。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本网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同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从本网下载使用,请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布后30天内进行。电话/传真:0757-82271849 / 0757-82272915。
  4、本网站保留根据业务需要随时对本声明内容进行更新的权利,请您在每次登录本网站时访问此网页,查看本网站的当前声明内容。
  5、以上声明内容的解释权归本公司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