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4日 星期五 农历庚寅年四月廿二
陶城报社出版 逢周五出版 这期是 第906期
E-mail:info@fstcb.com 广告热线:0757-82270095 订报热线:0757-82665959 编辑部:0757-82276288
文章检索  
 

字体大小     
上一篇
集体记忆与展会经济
下一篇
   本报记者(杜均)
 
   5月26日,笔者随《陶城报》一行来到上海,并游览了世博会。本届世博会上万头攒动的景况,使之前历届黯然失色。五洲共庆、四海欢腾的盛会,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中华民族、甚至全球人类的历史记忆建构的过程。对于中华民族,这种集体记忆弥足珍贵,显然是任何口号宣传、思想教育都难以企及的。
 
排队是参观上海世博会的必修课    朱奕  摄影

   可以说,上海世博会构筑起来了现代中国人集体记忆的文化狂欢,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鲜明坐标,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民族的心理特质。就像无数观众拿着“世博护照”在每个展馆盖章,那本盖满七彩斑斓的印章的护照,终会作为个人记忆扎根在心底,让人回想起充满温情的一些故事。

   集体记忆创造了一种凝聚感,形成深刻的“集体意识”,能为共同体找到一种方式描述他们自己的事实。通过记忆的共享、而非私有,声音的合唱、而非独奏,集体记忆使全民获得了一种参与、表达和身份确证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是构成一个民族自信心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法国历史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在《论集体记忆》一书中指出,人类记忆只有在集体情景中才能发挥其功能,这样的情景一般由重大的社会性纪念日唤起,并且,集体记忆总是有选择性的,各类人群有其与众不同的集体记忆,因而导致了彼此互异的行为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选择他们的记忆,而这种选择又将反过来形塑那些作出选择的人们的观念和行动。

   集体记忆不是天赋的,而是一个由社会所建构起来的观念。即是说,集体记忆属于意识领域,它由社会、经济、政治环境以及信仰、价值等因素所决定。它有时被抑制、忘却,有时被恢复、唤醒。它需要被重温,也需要被创造。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离开行业的共有记忆,将无法把握企业在行业里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在机制,无法真正理解企业在历史进程中的必然性和规律性,甚至无法把握在行业、在社会的位置。

   集体记忆需要被创造。上海世博会与北京奥运会一样,成为中华民族创造集体记忆的典范。站在行业的角度来看展会,其实展会也是构筑行业集体记忆的重要手段。因为集体记忆不是一个既定的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对于行业而言,则是一个行业建构的过程。

   人需要在集体中塑造,企业也需要在行业盛会里塑造。作为行业风向标的展会经济,一直是商家集体亮相的平台,是交流、交易的中心。盘点展会经济的功能,大体上一是可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二是较强的产业带动作用,三是传播信息、知识、观念的作用,四是促进经济贸易合作的作用,五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等等。不过,人们对于展会和展会经济的关注,一般局限在经济层面,而缺乏上升到行业集体记忆和对行业整体塑造上的努力。即便如此,展会(包括一些行业活动)仍然是汇集行业集体历史、文化记忆的重要渠道与载体,———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

   就陶瓷行业来说,《陶城报》的“新锐榜”、陶交会、工业展等,都是构建陶瓷发展历程不可或缺的群体记忆。这些活动,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操演,已经成为行业记忆的一部分,强化行业人员的身份认同感,保持着陶瓷企业文化的沿续。即便在互联网触角广泛延伸的今天,展会依然像一场足球比赛,对于现场感的追逐终究无法被替代。这原因其实也在于网络很难形成一种群体共同参与的集体记忆,无法让行业人士找到寻觅已久的归宿感。

   所以说,展会经济抛开经济层面,也是一种构筑集体记忆的社会行为,行业人士从展会中得到共有记忆,也在将来拾回、重组这些记忆;行业展会构筑的集体记忆,也是行业得以凝聚和延续的重要因素。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集体记忆依赖媒介、图像或各种集体活动来保存、强化或重温,媒体的宣传和引导尤其重要。

   如今,我们业已进入充分商品化的消费时代,不仅形成了速成便捷的物化世界,而且意识形态领域里也时兴快餐消费。企业的风起云涌,股市的潮起潮落,整个社会都在快马加鞭,毫不停留。个人主义旗帜高扬,叛离了集体主义的藩篱,却往往难以找到归宿。浮躁、焦虑、茫然、惶惑,无远弗届,弥漫每个角落。这说明我们的经济社会还远未发展成熟,这也迫切地要求,每个行业都需要构筑经济社会里共有的集体记忆,营造一个精神领域可以共享的交集。因为集体记忆是一个强大的磁场,会把个人的思维扭转到固定的方向上去。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陶城报”的网页作品(文字、图片及其他内容),版权均属陶城报所有,欢迎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转贴或引用,并须注明出处为“陶城报”。未经本站协议授权的,谢绝网页链接。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本网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同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从本网下载使用,请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布后30天内进行。电话/传真:0757-82271849 / 0757-82272915。
  4、本网站保留根据业务需要随时对本声明内容进行更新的权利,请您在每次登录本网站时访问此网页,查看本网站的当前声明内容。
  5、以上声明内容的解释权归本公司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