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 农历庚寅年八月廿四
陶城报社出版 逢周五出版 这期是 第923期
E-mail:info@fstcb.com 广告热线:0757-82270095 订报热线:0757-82665959 编辑部:0757-82276288
文章检索  
 

字体大小     
上一篇
首届汝瓷文化节隆重举行
下一篇
   本报讯  9月23日,首届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在汝瓷故里―河南省汝州市隆重开幕。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邓永俭、中国轻工联合会副会长杨志海、杨自鹏,文化部非物质文化保护司司长马文辉,国务院国资委改革局副局长刘文炳,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长何天雄、副会长付维杰、秘书长浦永祥,平顶山市委书记赵顷林、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会长王爱纯,汝州市委书记李全胜、市长万英等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和陶瓷业界的专家学者,以及数百位国内外嘉宾和近万名汝州市民,一起参加了此次盛会。本届汝瓷文化节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日报社、中国集邮总公司、平顶山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汝州市人民政府承办。

   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在致辞中说:汝瓷发源于汝州市,素有“汝窑为魁”之美誉。汝瓷历经6000多年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已成为影响世界各地、代表河南的文化符号之一。首届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是国家级大型陶瓷盛典、文化盛会,对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河南向文化强省跨越有着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相信有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精心指导,有专家学者的参与支持,一定能够把首届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办成一届打响名牌、扩大开放、增进交流、促进发展的盛会,必将对汝州市、平顶山市乃至河南全省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长何天雄说,千百年来,汝瓷被称为中华国粹、国之瑰宝,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目前,汝瓷烧制技艺已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无论是对烧制技艺的传承还是对当代陶艺的创新,汝瓷都发挥了独特而突出的作用。首届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的举办,必将促进陶瓷产区之间、陶瓷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对实现中华历史名瓷的共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实现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发展中国文化产业,我们要以举办首届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为契机,抓住机遇,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和合作,为发扬光大陶瓷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孔玉芳、邓永俭、杨志海、赵顷霖等共同启动首届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开幕式。开幕式上,还启动了首届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纪念邮票发行仪式。开幕式后,举行了《魅力汝瓷·欢乐汝州》文艺演出。
  
   9月24日,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暨中国历史名窑当代名家作品展在汝州市博物馆拉开序幕,它是本届汝瓷文化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此次大赛共分手工拉坯、雕塑、刻画等3个组进行,大赛组委在3个组中产生金、银、铜奖各一名。来自全国各大名窑的60余位陶瓷工艺大师同台竞技,各显神通。
此次中国历史名窑当代名家作品展共收到来自浙江龙泉、湖南醴陵、陕西耀州、福建德化及河南钧、汝、官、唐三彩等全国各地19个窑口的参赛作品1065件,经过评委严格审查,共评选出金奖作品38件,银奖作品69件,铜奖作品121件,优秀作品54件。
本次首届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为期4天。文化节期间举办了民间藏品鉴赏活动,汝瓷精品、18种汝官瓷仿、复制品和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获奖作品、中国历史名窑当代名家作品展,中国历史名瓷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汝瓷烧制技艺国际研讨会,第六届“中国汝官瓷杯”全国书画作品大奖赛和经贸洽谈会等活动。
驻河南记者 耿强 陆玉兰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陶城报”的网页作品(文字、图片及其他内容),版权均属陶城报所有,欢迎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转贴或引用,并须注明出处为“陶城报”。未经本站协议授权的,谢绝网页链接。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本网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同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从本网下载使用,请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布后30天内进行。电话/传真:0757-82271849 / 0757-82272915。
  4、本网站保留根据业务需要随时对本声明内容进行更新的权利,请您在每次登录本网站时访问此网页,查看本网站的当前声明内容。
  5、以上声明内容的解释权归本公司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