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农历庚寅年八月初十
陶城报社出版 逢周五出版 这期是 第921期
E-mail:info@fstcb.com 广告热线:0757-82270095 订报热线:0757-82665959 编辑部:0757-82276288
文章检索  
 

字体大小     
上一篇
以文化之力 铸产业之魂
下一篇

圆形之狱(译)。作者:Yoo Kyungok(韩国)

和谐(译)。作者:Lee Shinwon(韩国)

 

无题。作者:北川美鹤(日本)

号角。作者:神谷麻穗(日本)

Siam。作者:Cho Yully(韩国)

  在本届亚洲现代陶艺新世代交流展上,由石湾镇街道以及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组织选送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在质量上也有很大的提升,不少作品在新材料、新技术、新语言、新观念的运用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和突破,一些作品手法独特,造型别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历经数年的积淀,亚洲现代陶艺新世代交流展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陶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作为展会最早的组织方之一,石湾陶瓷博物馆和韩国弘益大学校陶艺研究中心、日本爱知县陶瓷资料馆、台南艺术大学一道,在亚洲的版图上,构筑起一道美丽的陶艺风景线。每年一届的交流展,不仅可以促进区域间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互信友好,同时也向世界展示出石湾文化的精髓,扩大了石湾陶文化的影响力。今天的石湾,传递给世界的已不仅仅是一个地域概念,还是代表中国陶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与庞大的建陶产业集群相比,石湾的陶艺似乎微不足道。但是,石湾人对此却有着清醒的认识,产业是根,文化是魂。石湾的陶文化和陶瓷艺术源远流长。石湾河宕5700多年的制陶历史,奠定了石湾作为南国陶都的历史地位;而历500年薪火不断的南风古灶,如今也已成为石湾的一张陶文化名片。石湾公仔家喻户晓,广东石湾陶塑技艺更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石湾镇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石湾已经在14所小学开设了陶艺特色课程,培养陶艺人才开始从娃娃抓起。目前,石湾正在规划创建一个大学生创业基地,同时还将申报广东省陶瓷文化研究基地等。可以说,这一系列举措,让我们看到石湾打造“国际陶都”的清晰思路,——以文化创新为动力,来激活产业,引领石湾新一轮的发展。

  石湾在谋变,更在谋道。在今天,石湾的陶文化与其说是软实力,毋宁说是硬实力。产业升级,文化先行。连续两届陶雷青春·石湾杯全国大学生陶艺大赛,全国数十所高校、数千人的积极参与,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海纳百川的石湾。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石湾正以陶瓷艺术和陶瓷文化作为核心抓手,以文化之力,铸产业之魂,扬发展之帆。所以,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度挖掘,对优秀文化遗产的打造包装,对原有文化产品的重新设计等等,从这些举措中,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今天的石湾,正在进行一个华丽的转身,一次成功的起跳;正以一种开放的姿态,以一种勇者的气概,走向世界,去寻求一个更高的定位,谋求更高层次的话语空间。

  不难想象,在不久的将来,石湾必将隆起成为陶艺人才的高地,陶瓷文化交流的圣地。石湾展示的不仅仅是本土的,更是世界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从“南国陶都”走向“世界陶都”的征途中,石湾必将会为佛山陶瓷、为中国陶瓷的可持续发展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陶瓷和绵延不绝的陶瓷文化。

记者:孙春云 胡素涓 摄影:王远江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陶城报”的网页作品(文字、图片及其他内容),版权均属陶城报所有,欢迎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转贴或引用,并须注明出处为“陶城报”。未经本站协议授权的,谢绝网页链接。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本网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同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从本网下载使用,请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布后30天内进行。电话/传真:0757-82271849 / 0757-82272915。
  4、本网站保留根据业务需要随时对本声明内容进行更新的权利,请您在每次登录本网站时访问此网页,查看本网站的当前声明内容。
  5、以上声明内容的解释权归本公司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