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 农历庚寅年二月十一
陶城报社出版 逢周五出版 这期是 第896期
E-mail:info@fstcb.com 广告热线:0757-82270095 订报热线:0757-82665959 编辑部:0757-82276288
文章检索  
 

字体大小     
上一篇
凡自由抉择皆否决产能过剩
下一篇

  “经济思维幼稚病”患者,遇事爱一刀切和简单化,在他们的思维和行事逻辑里,“产能过剩”不是主谓短语,而是超级形容词,这个词可以放在任何行业之前作为定语,譬如产能过剩的家具行业,推而广之,产能过剩的陶瓷行业,产能过剩的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纺织行业……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因此,“经济思维幼稚病”者建议,需要对产能过剩这一怪物施以重拳出击。企业必须经过阵痛,以变革的方式,使得落后的生产力进行改天换地,“旧貌变新颜”。支持这一改革思潮的思想基础是:认为存在一个比市场更高明的人,这个人可以看透市场的全部需求和供应信息,然后作出优劣判断。

  仿若产业升级是“万金油”,就恰似“斧标”驱风油,抹一抹,立马祛风辟邪。只要产业结构一调整,经济立刻逢凶化吉。

  而企业一旦被贴上“产能过剩”的“标签”,就免不了身世凄凉,命运凋零的结局。这样的“杯具”具有两面性,从官方的解读是,过度投资造成产能过剩,结果是产生资源无端浪费。

  在中国,产能过剩成了一个魔咒,谁都可以拿来对企业下咒。“产能过剩”成了解释一切经济问题的归因和总根源。这是一种典型的“经济思维幼稚病”。

  要给一个企业或行业下产能过剩的诊断,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产能过剩。

  产能——Capacity,在英文中指的是生产能力。产能其实是一个技术参数,关联反映企业的加工能力、固定资产数量质量、组织技术条件等多重因素。所谓产能过剩——Excess Capacity,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非绝对的概念。只有在生产过程中施以全方位的参照,才可以做是否产能过剩的诊断。中国陶瓷业的产能参照物,首先是国外的陶瓷业的产能。从这个参照物角度看,中国陶瓷业没有过剩的产能。

  意大利曾是世界瓷砖生产第一大国,但意大利走的是设计立业的基础,而不是在资金蜂拥下的劳动密集型扩张。虽然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就已取代意大利成世界瓷砖生产第一大国,但中国建陶的主要竞争者并非自己曾经追赶的意大利、西班牙等高档产品生产国,而是巴西,土耳其,甚至是越南和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当我们忧心产业过剩的同时,东南亚地区正在大肆从我国引进建陶生产线、压机、辊道窑、抛光机等设备,在第一时间里,培育着自己的产能。

  欧美—中国—东南亚,标杆者、追赶者、追随者,在这三者清晰的产业链中,可以发现一条不变的强大商业逻辑,即自下而上,自外而内的模仿超越。看看东南亚汹涌的生产力,你就会发现,自由抉择的美丽所在,特色是不同国家乃至企业提升竞争力,拉长产业链的核心命脉。

  当泰国陶瓷行业从中国进口部分生产设备和色釉料,生产日用陶瓷,产品出口到欧美国家时,泰国是经济驱动的自我抉择。当然,中国陶瓷企业也应该走出去,跑到海外设厂置换身份,成为当地法人,获得原产地商标或相关证明。

  无论是民间行为、还是国家意志,“走出去”背后都携有浓厚的自由经济的市场意识,那就是在变革的环境中寻找新的良机。套用民间人士的解读,资本从产生的那一刻开始,都是逐利的,面临潜在的市场,幻想倍增的利润,任何企业都逃不开为资本保值增值的驱动力。

  以我们零距离观察的陶瓷行业为例,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资金的充分供给、技术进步加速和投资增长体制瓶颈的弱化(政府放松对行业准入的管制)的作用下,大量资本杀入陶瓷行业,造成供给能力加快增长。资料显示,2010年的建筑陶瓷市场容量将比2005年增长30%左右,达到1300亿元;而中档市场的比例将提高5%左右,年需求量将达到450亿。

  从国际化的大市场观和视野看,陶瓷行业的产能,插上自由经济的翅膀,就可以避免过剩。只要变革扩展,产能就会找到市场。市场对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公平的。不为官方,不为企业,只为趋势,发源民间,存于自由。凡自由抉择,皆否决产能过剩。

吴 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陶城报”的网页作品(文字、图片及其他内容),版权均属陶城报所有,欢迎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转贴或引用,并须注明出处为“陶城报”。未经本站协议授权的,谢绝网页链接。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本网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同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从本网下载使用,请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布后30天内进行。电话/传真:0757-82271849 / 0757-82272915。
  4、本网站保留根据业务需要随时对本声明内容进行更新的权利,请您在每次登录本网站时访问此网页,查看本网站的当前声明内容。
  5、以上声明内容的解释权归本公司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