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3日 星期五 辛卯年 腊月二十
陶城报社出版 逢周五出版 这期是 第989期
E-mail:info@fstcb.com 广告热线:0757-82270095 订报热线:0757-82665959 编辑部:0757-82276288
文章检索  
 

字体大小     
上一篇
广角镜
下一篇

  中国制造悄然过冬 31%寻求降成本64%提高生产率

  克罗斯诺公司委托研究机构IDC在近日发布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在被发放调查问卷的120家中国制造业企业中,31%的企业已经开始考虑某种形式的低成本策略;64%的企业已经在寻找提高生产率的方法。

  “以往中国的制造业一直处于高增长的时期,只要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多接订单就可以保持持续的增长。但如今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IDC中国行业研究与咨询服务部高级研究经理肖红亮表示,在他看来,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行业挑战,制造业企业必须通过增进劳资关系、控制劳工成本、最小化合规风险、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一系列手段,并通过大规模生产来赢取在寒冬中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

  逐渐消失的人口红利和劳动力工资快速上涨的问题,成为企业迫在眉睫的棘手问题。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1年6月数据,在接下来的5年之内,薪资将以至少13%的平均水平增长。肖红亮告诉记者,根据2011年中国各个省市年底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有20个省市平均最低工资上涨了22%。

  制造业的典型代表,富士康科技就是最好的例子,由于廉价劳动力带来的管理危机被全球媒体频繁曝光后,富士康2011年将所属80万名工人的工资翻倍。外界估算,涨薪将给富士康增加50亿的人工成本。

  除了劳动力成本以外,通胀带来的原材料成本和设备成本上涨已经改变了中国制造业的地理分布情况,为了躲开沿海区域的高劳动力成本,不少制造业包括玩具业、服装业和其他代工制造工厂2011年加速往内陆地区转移建厂。

  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低成本劳动力缺失带来的制造业的迁徙。随着中国的人力成本逐渐与亚洲邻国比如越南、印尼和印度的差距持续扩大,已经开始威胁到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制造业回流美国的风潮也正在蔓延,比如,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准备在美国本土制造某些汽车零部件,此前中国是他们建新工厂的首选。(据1月9日《第一财经日报》整理)

  商务部圈定外贸重点30国名单

  9日,在全国贸促工作会议上,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副部长钟山表示,新的一年,商务部将着力开拓更多元化的外部市场,并使得国内区域间对外贸易依存度失衡的状况得到改善。

  他说,目前已经选取30个国家,作为今年及未来若干年外贸多元化战略重点突破的市场。“我们的指标是,资源、人口规模、现有市场份额,以及战略地位考量。”钟山说,“希望能与中国贸促会联起手来,力争到2015年,与这些目标国的双边贸易额提高三个百分点。”

  钟山并未详细列举这30个国家的名字,但根据此前的公开资料分析,印度、阿拉伯国家以及其他一些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的国家都包含在其中。

  钟山援引最新贸易结构数据说明,目前中国外贸过度依赖传统发达国家市场及东部沿海地区。他认为改变这种失衡的结构,不仅能短期内规避包括美欧债务危机带来的出口问题,长期来看,也是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型的一个突破口。

  “2010年,欧、美、日、港、韩等中国对外贸易前五大市场占我进出口总额的53.7%,其中,出口占63.4%,进口占42.7%;但是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占了31%,出口37.7%,进口43%;国内方面,东部沿海地区占我国对外贸易比重超过90%,出口占89.9%,进口占90.1%。”

  他提出,中国商务部将与贸促会联起手来,到2015年,将与目标国的市场份额提高三个百分点。而“加快外贸转型升级、贸易平台、国际营销网络的建设”也将成为多元化战略国内政策的表现形式。

  钟山举例说,印度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邻国。市场份额按照目前中印的双边贸易额算,为700亿美元。“中印两国加起来有二十六七亿人口,但是双边贸易额目前还不如中国和新加坡的1000亿美元,也不如北欧小国荷兰,发展潜力巨大。”

  此外,阿拉伯国家也很有可能将成为战略重点。去年,中阿双边贸易总额达到2454亿美元。目前,中国不仅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石油,还进口化工原料、化肥、钢材、铝材、灯具,以及大理石产品。中国也加大了对阿拉伯国家出口家电、汽车及机电设备。(据1月9日《第一财经日报》整理)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陶城报”的网页作品(文字、图片及其他内容),版权均属陶城报所有,欢迎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转贴或引用,并须注明出处为“陶城报”。未经本站协议授权的,谢绝网页链接。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本网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同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从本网下载使用,请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布后30天内进行。电话/传真:0757-82271849 / 0757-82272915。
  4、本网站保留根据业务需要随时对本声明内容进行更新的权利,请您在每次登录本网站时访问此网页,查看本网站的当前声明内容。
  5、以上声明内容的解释权归本公司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