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2日 星期五 辛卯年三月廿十
陶城报社出版 逢周五出版 这期是 第951期
E-mail:info@fstcb.com 广告热线:0757-82270095 订报热线:0757-82665959 编辑部:0757-82276288
文章检索  
 

字体大小     
上一篇
博物馆危机的启示
下一篇

  07年北京奥组委招聘考试中有这样一篇“作文”,就是给你四五页约5、6千字的关于全国各地博物馆目前的状况:缺少资金,没有观众,文物损坏、流失,人员发工资困难,但每年仍有不少博物馆开张,目前全国有2400多家大大小小博物馆。考试的内容是让考生阅读完,提出一个对博物馆现状改变的建设性意见,要求用1000字,并有可操作性和创意。

  我作为奥组委特邀设计师,也参加了这样的考试。(本来说是免试的,后又说奥组委进人都要经过考试,让我们特邀的设计师走个过场。)本来是个考试,可我却认真阅读起各篇报道,完全被各博物馆出现的问题所吸引,并进入了沉思…….为何我国各地的博物馆,不管是国家的,还是民营的、个体的、家庭的等等,大多都不盈利?甚至面临关门、倒闭的厄运?他们缺少文化吗?他们缺少艺术吗?他们缺少看点吗?不,都不缺少,缺少的是商业属性。博物馆的展品有文化性,有艺术性,有知识性,就是没有商业性。而商业性恰恰是博物馆不具备的。文化性,艺术性,知识性等价值在博物馆里都能体现,就是商业性很难体现出来。文化、艺术、知识等的展览展示与传播是博物馆的主要内容与特征。商业性也只能体现在卖门票和销售一些纪念品之类的。目前我们国家还处在一个以经济发展与消费为主的阶段中,文化、艺术、知识、价值等这些跟经济消费没有直接关系的东西,怎样让观众像逛商场和游乐园一样进入博物馆,并进行消费,是值得好好研究的。一个卷面考试,并在1000字内回答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真是谈何容易!

  我没有直接回答这些问题,用了一篇《虚拟博物馆的思考》间接地谈了自己的看法。传统的博物馆都是实体的,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物理空间。有很多的文物展品,需要很大的仓库,需要不少的人保管、修复和展示、更换这些文物,需要多大的经费呀。只要是收费的博物馆,开放期间的日子里也没多少人来看,这就是现实。如果是在网上开个“虚拟博物馆”费用就少多了,首先“参观”是免费的,“参观”的人肯定比现实的多。目前网上购物已经很成熟了,人们通过图片体会实物已经习惯了,况且人们以前在书中通过文字与图片阅读文物也已经习惯了。在网络上的通过虚拟技术展示(二维平面与三维动画形式以及声音等)看“虚拟博物馆”的文物,自然也会习惯的。也许你会说博物馆就是展示与传播文化、艺术、知识的地方,不需要商业属性。那么,这样的博物馆必须有国家或社会团体及个人资助。否则,无法运营下去。刚刚装修完开业的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了。据说光装修费用就有几个亿,停业了四五年进行装修整理。而且在此期间还在许多地方租用仓库,以存放大量的文物;还要支付几百人的工资费用等等。这要不是国家出资,很难想象它能生存下去。

  这又使我想到近几年陶瓷企业纷纷建立大型豪华销售展厅的现象。越来越多的陶瓷企业仿佛都把展厅建成了博物馆,什么“思想馆”、“文艺馆”、“美术馆”、“风尚馆”、“体验馆”等等。本来是买卖产品的地方,偏要加进很多生硬的“文化”、“艺术”、“思想”等内容。巨大的空间“看不到产品”,只是一个个样板间。瓷砖铺天盖地,还装饰了一些带有“文化”、“艺术”或“思想”的道具(“名画”、“雕塑”、“文物”、“艺术品”等等)。好像这样就有了“文化”,就有了“艺术”,就有了“思想”。给人感觉“走错了地方,不是卖瓷砖的”。大家熟知的宜家,它就是个卖场,它没有挂“文化”、“艺术”和“体验”等牌子,但消费者却在卖场里感受了文化,感受了艺术,体会到了设计,体验到了温馨和舒适,并从这里大包小包的采购了自己需要的商品。我自己去建材市场购买过多次瓷砖,但一次也没有在这样的思想馆、文艺馆、体验馆等里面买瓷砖。我买的是瓷砖产品,而不是铺天盖地的瓷砖空间。样板间只是作为消费指导或参考的样板,不是直接销售的通道。况且每个人品位不同,修养不同,个性不同等,很难用几个样板间就能“满足”人们真实的需要。甚至有时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我认为,博物馆就是博物馆,卖场就是卖场,两者的属性不同,没有什么可以互相借鉴的地方。博物馆在危机中,难道那些投资巨大的“文化馆”、“艺术馆”、“思想馆”等就没有危机吗?!违背规律,违背常识的,与消费者认知相左的“创意”、“杰作”肯定是没有发展的。

  我倒是感觉,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企业们应该更多的考虑利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进行营销。至少也可采取“鼠标加水泥(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相结合)”的方法,更多的扩大自己的营销空间。展示是手段不是目的,卖出产品才是硬道理。建这样大而豪华的“思想馆”、“文艺馆”、“体验馆”有意义吗?!

郭强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陶城报”的网页作品(文字、图片及其他内容),版权均属陶城报所有,欢迎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转贴或引用,并须注明出处为“陶城报”。未经本站协议授权的,谢绝网页链接。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本网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同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从本网下载使用,请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布后30天内进行。电话/传真:0757-82271849 / 0757-82272915。
  4、本网站保留根据业务需要随时对本声明内容进行更新的权利,请您在每次登录本网站时访问此网页,查看本网站的当前声明内容。
  5、以上声明内容的解释权归本公司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