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辛卯年二月十四
陶城报社出版 逢周五出版 这期是 第946期
E-mail:info@fstcb.com 广告热线:0757-82270095 订报热线:0757-82665959 编辑部:0757-82276288
文章检索  
 

字体大小     
上一篇
陶花盛放英伦
下一篇

  2011年2月25日至27日期间,英国伦敦皇家艺术院举办了一场为期3天的伦敦陶瓷艺术节。该活动共邀请了近80名来自英国及欧洲和亚洲其他国家的艺术家参与,他们分别在各自的展柜中向来自全球各地的陶瓷爱好者、收藏家、学者、学生及商家展示他们的作品。活动中,更有部分艺术家通过演讲向大家展示他们作品的制作过程,并与现场观众交流制作陶瓷的心得与看法,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图1

  本次展览展示的作品标价在20磅到4000磅不等,在现场,参观者不仅可以购买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收藏,更可通过近距离与作者进行交流,加深对作品的了解。另外,展会现场还派发了一系列关于陶瓷的书刊,在各个柜台还有艺术家们的明信片、书刊和联系方式等。

图2

  为鼓励陶艺创意,伦敦陶瓷艺术节特别颁发了一个最具创意奖,得奖者是来自英国的Fenella Elms,她的获奖作品是由众多小块陶瓷拼成的图案,远看恰似盛放的牡丹,又像片片龙鳞,人们很难想到它的材料是陶瓷(参考图1)。除此之外,展览中有不少赏心悦目和创意奇特的作品,例如:来自巴西的VALERIA NASCIMENTO的作品,娇小玲珑的陶花为平常无奇的墙壁增添了无限生机。陶花均以白色为主,给人简约、干净、舒服的感觉。(参考图2,3)

图3

  活动期间,宜家家私(IKEA)以及Sainsbury超市的设计师SUE PRYKE给观众提供了一个关于设计师如何设计商业化陶瓷的演讲。她介绍,企业产品每年的设计分成两季——春夏及秋冬,产品的颜色取决于人们对食品的爱好及当下潮流的色系,并根据研究当年流行色系的专业公司提供的建议进行选择。目前英国大多数的陶瓷艺术产品来自中国,SUE PRYKE还特别指出,英国的产品注重工业化生产,而中国的产品仍然采用人工制造,这样更具人性化及亲切感,深得消费者的喜爱。

  本次活动策划者之一JACK DOHERTY指出,当代年轻艺术家更趋向于艺术形态的雕塑等陶瓷作品,而不是实用性较强的日用陶瓷,如碗和杯等。 然而,SUSAN BERESFORD,另一活动策划者根据活动的交易状况认为潮流开始转变,人们开始对手工艺产品恢复兴趣,她深信。手工艺制品会再一次成为备受热捧的潮流。

  记者小议:本次伦敦陶瓷艺术节上,我们看到了来自日本及韩国的陶瓷艺术家及其作品,却难以看到中国陶艺大师的身影及其作品。中国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推测,中国原始陶器距今约有七千年历史。长期以来,中国陶产品极具人性化,深得海外友人的钟爱,希望在日后的伦敦及世界其他地区的陶瓷艺术展中能更多地见到中国陶中国伟大的陶文化,让中华陶艺遍地开花!

驻英国记者 李冠珊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陶城报”的网页作品(文字、图片及其他内容),版权均属陶城报所有,欢迎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转贴或引用,并须注明出处为“陶城报”。未经本站协议授权的,谢绝网页链接。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本网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同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从本网下载使用,请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布后30天内进行。电话/传真:0757-82271849 / 0757-82272915。
  4、本网站保留根据业务需要随时对本声明内容进行更新的权利,请您在每次登录本网站时访问此网页,查看本网站的当前声明内容。
  5、以上声明内容的解释权归本公司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