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壬辰年闺四月初五
陶城报社出版 逢周五出版 这期是 第1006期
E-mail:info@fstcb.com 广告热线:0757-82270095 订报热线:0757-82665959 编辑部:0757-82276288
文章检索  
 

字体大小     
上一篇
我眼中的中国,我眼里的陶瓷
下一篇

 

陶城报特约观察员  克达维

  作者简介:克达维先生,毕业于波兰华沙大学中文系。前波兰通讯社驻北京、驻北朝鲜首席记者。前波兰共和国报驻华盛顿首席记者,前CNN,BBC远东事务政治评论员,前亚洲华尔街报、新闻周刊、远东经济回顾、纽约时报、德国DIE WELT日报等报纸特约撰稿人,欧洲、亚洲多所大学的讲师,曾出版多部关于香港及北朝鲜的书籍。现为香港达尔成咨询国际有限公司、波兰达尔成贸易有限公司董事,波兰企业家和雇主协会问题专家,中国-中欧经济论坛副主席,曾担任HBO电视台记录片“十亿快乐的人”的男主角。

  七年前我第一次踏足佛山的时候,目的很明确:采购瓷砖。接下来几年我致力于将佛山的瓷砖出口到我的故乡波兰,佛山也就成为了我的第二个家。

  佛山的陶瓷行业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优劣共存的极佳例子,巨大的生产潜力,丰富的产品种类以及相对低廉的产品价格是佛山陶瓷业的优势,也是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相关产业的优势。

  我至今仍惊叹佛山陶瓷业何以能这么迅速地应客户需要调整他们的产品和工艺,灵活性正是他们最强大的优势之一,但仍然有一些严重的问题,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解决。最明显的一点,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陶瓷业,就是极少有在国际市场上推广中国品牌的任何举动,因此他们无法和多数西方或日本品牌一样拥有全球知名度。

  大家都知道在世界上就算是小孩也熟知的像可口可乐、索尼、宝马或诺基亚等品牌。不幸的是,中国,即使人力或是物力上拥有着巨大的潜力,仍然没有真正建立起哪怕是一个全球公认的品牌。部分原因是可理解的,比如中国的公司缺乏在全球范围设计和执行专业推广活动的经验。但是只要作出战略决定,有很多已发生的有效的例子是可以借鉴的。

  我的年龄足以让我回忆起日本或是南韩的过去,例如大约40年以前,他们为世所知的只是雨伞,假发,计算器或是指甲夹。由于他们大量的努力,现在没人会将日本或南韩与雨伞制造业联系在一起,因为他们已经成功地建立起像丰田、索尼、三星、现代等知名品牌,而荒谬的是他们成功的秘决并不复杂,也毫无秘密可言。他们利用国外的技术来发展他们的电子和汽车产业品牌,从而不需要费神去发明这些技术。他们真正做的只是将这些技术深化,专注于质量,同时将企业方向通过政府支持转化为“日本制造”或是“韩国制造”产品并向全世界推出。如果中国真正想在全球竞争中胜出的话,这种方式(不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是中国不仅该遵从而且是必须要遵从的。

  有很多现有技术都可以拿来升级,这点毋庸置疑。然而,弱点是中国产业的研发基础依然非常薄弱。在这里陶瓷业是个好例子。大部分国内最新设计或是技术,多数是从国外抄回来的,而不是自行开发或者至少是由中国公司自已升级的。同样重要的是质量问题。无需隐瞒,在多数地区,“中国制造”产品仍然象征着便宜和劣质,而不是可信和优质。这种状况当然也不断在改变,但速度太过缓慢。而且大家都知道想要改变根深蒂固的观念是最难的,尽管并不是不可能。

  我们非常清楚,部分佛山陶瓷业的产品质量现在已经达到了最高标准,正常来讲推广这样的产品完全没有问题,可问题是(正如我经常看到的)本地制造商太轻易就妥协,通过国外客户的品牌来销售他们的产品,造成真正的生产商的名字要么完全不为客户所知或是深埋在某个角落,恶性循环就此产生。国外买家不断地用中国优质产品巩固他们的品牌知名度,而制造这些产品的中国工厂却因为担心失去客户而不敢在产品上坚持保留自已的标签。这种恶性循环必须被打破。当应用第三方条件的情况下,这种打破是可行的。这里我指的是急需将所有制造商聚合成商业团体(例如像韩国CHAEBOL商社),这样能赋予中国企业必要的底气向国外买家提条件。到达这个步骤以后,没有人会隐藏制造企业的品牌,因为这个品牌已经象征着高质量,高技术及顶尖设计,正如没人会将奔驰车上的车标隐藏一样。当最后一个条件(得到政府有力支持,将“中国制造”产品作为国际认可品牌向全球范围推广)得到满足之后,中国产业包括陶瓷业在内的前景将更加光明和有保障,否则,正如我们所知,竞争者们不会浪费他们的时间来等待中国去改进。

  在陶瓷市场上,巴西,印度或是墨西哥这些国家一步步的在努力建立他们的品牌,至于已经名声在外的例如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陶瓷制造商,一直都是使用“传统”的口号来说服客户选择他们的产品。尽管我们都知道,大部分他们的产品实际是中国制造的,那么,也许现在就是合适的时机,投资更多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在那些愿意在他们国家采用真正的制造商的资料来宣传佛山陶瓷的国外公司身上。这种做法长远来讲会给佛山制造业带来极大的益处。

  我的家乡波兰也是个陶瓷制造大国之一,因为来自中国的竞争,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确实来讲,低廉的中国瓷砖给波兰瓷砖制造业带来相当大的麻烦。他们无法将生产成本压缩到与中国相同的水平,所以唯一与中国瓷砖竞争的方法同样也是自有设计。原创技术和优质产品,他们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理解到这些,并付之实施。而且当他们成功在洪水一般涌入的中国低廉产品的包围下存活之后,做得越来越好。在之此外,正如我所提及的,还有一点中国很快也会面对的(不仅是因为国际竞争),就是不断成熟的国内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也期待中国产品具备高品质和与时俱进的时尚设计。

  我不清楚以上的观察对读者来讲是否有用,但我知道一点是肯定的:我希望中国更好。1980年,当我还是波兰华沙大学中文系一名学生,我第一次来到了中国,当时的中国,毫无疑问的是,跟现在的中国是完全不同的,至于为什么已经不需要我来解释了。对于那些像我一样的人,都是从书本上获知古老的中国曾经是四大发明的发源地,一直到十八世纪末之前都是世界上最发达和最先进技术的代表。过去三十年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仅能让我相信学习中文和居住在中国是完全正确的选择。作为一个在北京工作了近二十年的波兰媒体记者,我有特殊的机遇通过最高级别的政治层面来观察中国的改革开放。这段经历对我是极其有用的,但是当我决定放弃记者生涯,在七年前“下海”并迁居到佛山之后,一个完全不同的关于中国的画面展现在我的面前。我接触到的不再是政治家而是商人,不再是公司职员而是努力工作的工人,不再是开着空调的办公室而是闷热的工厂。在北京的时候我认为我已经知道关于中国的一切,但当我来到佛山之后我才开始知道为了让中国成为满足中国人民愿望的国家,有多少庞大的工作已经完成,相应的还有多少庞大、困难的工作需要去完成。

  大多数我的中国朋友都问我是否喜欢中国,这是个不需要询问的问题,如果我没有众多喜欢和享受在中国生活的理由,我怎么会花费一生很大一部分的时间在中国。语言障碍只是最普通的问题,对商人来讲,机遇在这里,未来在这里,资金也在这里。不容置疑,作为一个父亲,中国是孩子成长最安全的地方;作为个人,我喜欢中国人关于避免压力、避免日常矛盾的保持距离的态度(尽管这对于西方人来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同时还有世界上最伟大的中餐以及作为“老外”常常遇到的一些趣事(比如不管是约好的还是在路上碰见的,我总是成为中国人围观的中心和好奇的焦点)。当然,也有我不喜欢的。就佛山来讲,我有两个最大的抱怨,不幸的是,与陶瓷行业有关。第一个就是空气污染和地面污染,关于这个我总是提醒我的中国朋友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尤其是像中国这样正在迅速发展的阶段,西方国家已经为他们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摧毁了几乎所有的森林,污染了几乎所有的河流,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动植物链,污染空气和农田等等。事实上西方人比以前聪明了,要求他人也关心二氧化碳的排放等等,但这并不能改变事实,即不幸的是修复所有的损害花费了西方国家庞大的资金和物力。中国,在很多方面来讲,不幸地重复着这些错误。而总是弥漫着灰雾的佛山也不例外,我知道,采用过滤废气或中和污染的技术耗资巨大,重新现代化或是关闭早就过时的工厂也需要资金,但我知道,正如古语所说的, 防大于补,其代价相对较小。

  我关心的第二点对于来到中国的外国人最为典型,他们来中国寻找中国化的东西,像丝绸、茶叶、瓷品、草帽、古塔和龙,因为这是几百年来欧洲和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认知。不幸的是,丝袍没了,瓷器已被玻璃和塑料制品取代,民间工艺品和传统手工制品要么完全消失了,要么越来越难找到。我得承认当我来到中国这个瓷器之国的时候惊呆了,因为我发现大多数人已不再用易碎的瓷杯来喝茶,而是用雀巢玻璃瓶来代替。石湾公仔是佛山的名产,然后在过去的七年间,我看到的是令人悲伤的现象:高工艺,优质的物品让位于低廉,规模生产的“礼品”,而这几乎跟我们想象中的瓷器完全无关。这种现象已经在景德镇发生了,原来国营工厂华丽的御手彩“万寿”或是黄色台面器皿实际上已经消失了,现在市场上供应的仅是这些珍宝的低廉复制品,通常都是塑料材料制作并印制的。 这是最大的遗憾,我希望本地陶瓷业能牵手地方政府,发展一个保持持续沟通的项目来保护石湾的工厂、工匠、传统工艺和设计,令他们不致于倒闭或是消失,同时还需要积极地针对石湾公仔艺术的国际化进行推广,且将它当作不仅是中国,更是全人类的珍宝。 我本人是个石湾公仔的热心收藏者,希望这些美丽的塑像能为世界人民所熟知,因为它们值得。

  推广文化的方式有很多,拿我个人为例,我是一个努力将商业与其他能让别人享受及受益的人文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商人,几个星期前,与一帮来自波兰的投资人一起,我们在佛山创意园开立了一间“SARMATIA贵族盛宴”的波兰餐厅,这不仅是在佛山或是珠三角,而且是在中国开立的第一家波兰餐厅,当然,这是生意,但是我想要的是把这间餐厅打造成独特的地方,不仅只是个餐厅,而且是个文化中心。在这里中国人不仅能品尝到原汁原味的波兰菜式,同时也能认识到波兰的文化:音乐,舞蹈,歌曲,电影,民族服装和手工艺品,我们的历史和节日等等,通过这个,我想在佛山建立一个“微型波兰”。首先是能让我的中国朋友们更多的了解我的国家,同时也是为了我自已,因为至少我能吃上面包,酸麦汤,猪排和其他的波兰传统菜式。相信我,这是我也在中国最怀念的。

  现在,餐厅开张后,我有更多的理由将佛山作为我的第二个家,并更多的在这里计划我的生意和个人未来。

特约观察员:克达维 翻译:卓广逊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陶城报”的网页作品(文字、图片及其他内容),版权均属陶城报所有,欢迎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转贴或引用,并须注明出处为“陶城报”。未经本站协议授权的,谢绝网页链接。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本网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同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从本网下载使用,请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布后30天内进行。电话/传真:0757-82271849 / 0757-82272915。
  4、本网站保留根据业务需要随时对本声明内容进行更新的权利,请您在每次登录本网站时访问此网页,查看本网站的当前声明内容。
  5、以上声明内容的解释权归本公司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