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0日 辛卯年 九月初四
陶城报社出版 逢周五出版 这期是 第974期
E-mail:info@fstcb.com 广告热线:0757-82270095 订报热线:0757-82665959 编辑部:0757-82276288
文章检索  
 

字体大小     
上一篇
风波·争议·维权
下一篇

  30年前或上溯百千年,中国陶瓷没有出现近30年这样的在行业内为了一些所谓“知识产权”归属问题闹得沸沸扬扬。然而,即使在那样的年代,仍然产生了许许多多留名后世的陶瓷工艺技术与精品。

  近一二十年业界出现了陶瓷辊棒官司、宜兴紫砂门、陶瓷薄板标准门、洞石门等等事件。开始我还不以为然,本是同门,相煎何急。但日子一长,看多了,听多了,慢慢悟出一些其中奥妙。特写本文,权当一回“和事佬”,公开我的看法,也是一个求索。

  我以为陶瓷行业出现的这个门那个门事件,按其性质,可归划为三类:一类算是风波,一类算是争议,一类算是维权。

  由央视一名记者点起来的“宜兴紫砂门”,由一个企业的个别人点起的“陶瓷薄板标准门”(在陶城报有详尽报道)可作为“风波”例的典型。事后看得很清楚,纯属一些对陶瓷无知者冒充行家为了某些阴暗的目的而挑起来的。此事应斥之为无聊之辈的无聊之举,不屑一顾,作佣者应受鄙视。所以我称为风波。此类事以后也可能还有。

  建筑陶瓷业出现的“洞石门”、“微晶玻璃砖门”,我将之归类为争议例的典型。此类有一个特点,索求技术知识产权的一方现实中不一定就是做得最好者,且也不一定是原创始者,所以知识产权一经提出,就引发争议,有的就不服气。焦点是“公知技术”、“现有技术”、“知识性常识“与”专利技术“在法的面前如何弄个明白。我认为行业内争议事件的发生是一件好事,应该受到尊重,和风波有本质的不同。但望争议的各方,应行君子之道,不要相互恶毒攻击,还是以和为贵。所以我称为争议,是正常的事。

  以前发生的陶瓷辊棒知识产权官司问题,是陶瓷行业一个真正维权行动,留给后来者一个很好的范例,影响深远。

陈帆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陶城报”的网页作品(文字、图片及其他内容),版权均属陶城报所有,欢迎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转贴或引用,并须注明出处为“陶城报”。未经本站协议授权的,谢绝网页链接。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本网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同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从本网下载使用,请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布后30天内进行。电话/传真:0757-82271849 / 0757-82272915。
  4、本网站保留根据业务需要随时对本声明内容进行更新的权利,请您在每次登录本网站时访问此网页,查看本网站的当前声明内容。
  5、以上声明内容的解释权归本公司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