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3日 辛卯年八月二十六
陶城报社出版 逢周五出版 这期是 第973期
E-mail:info@fstcb.com 广告热线:0757-82270095 订报热线:0757-82665959 编辑部:0757-82276288
文章检索  
 
A4版 -2011年中国陶瓷行业资源调查

4景德镇走出资源枯竭困局 生死变轨
4陶企回音壁

A4版 -2011年中国陶瓷行业资源调查
字体大小     
上一篇
景德镇走出资源枯竭困局 生死变轨
下一篇

  “景德镇完了!”

  2009年3月5日,在国务院确定的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中,瓷都景德镇因为瓷土资源的枯竭而榜上有名。当年景德镇陶瓷原料总厂一退休职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痛心地说。

  这对有着千年制瓷历史和厚重陶瓷历史文化的景德镇来说,是一次大的震撼,也意味着,景德镇需要敞开胸怀,面对现实,承认落后,对景德镇的陶瓷产业结构进行一次战略性重大调整和转移,寻找陶瓷复兴的新路。

 乐天陶社、明清园、三宝陶艺村等创意陶瓷产业的发展,为资源枯竭的景德镇陶瓷产业升级转型带来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图为明清园创意陶瓷周日集市现场。程飞 摄

  两年过去,景德镇的转型和复兴之路,是否已见成效?近日,本报记者前往江西景德镇,对于景德镇陶瓷产业升级转型发展展开了深入的调查。

  资源枯竭,瓷都变无土之城

  景德镇被一条昌江和许多曲折的小路分割着,在这其中,几乎每一个大大小小的分割块中都会出现瓷厂、陶瓷有限公司或者与陶瓷有关的企业名字。承载景德镇商业文化最充分的地点是国贸广场,这是一个巨大的瓷器交易区域,除了林立的陶瓷店铺,只要有落脚的地方就会被各式各样的瓷器摆满。人力车夫和零食小贩穿梭在用瓷器铸成的电线杆和灯柱之间,他们招揽生意的吆喝声和叫卖声此起彼伏。

  十几年前,这些车夫和小贩大多工作在各大瓷厂停产之前的生产线上。如今,顺着国贸广场向北,整整一条街两旁同样被陶瓷店铺挤满,许多店铺后面就是陶瓷作坊,整墙的瓷器架随时准备着为陈列的商品推陈出新。

  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而其之所以名闻天下,领骚于瓷业,最重要则归功于瓷土。公元1004年(宋景德元年),皇帝下令此地烧制皇家御瓷,同时将镇名由“昌南”改为“景德”,景德镇由此得名。长期以来,景德镇只为皇帝生产瓷器,鲜有成本的概念,只在乎质量。

  提起景德镇曾经的辉煌,无法回避这个城市以东45公里的高岭村。这个面积不过10平方公里的小村庄由于盛产优质的高岭土而闻名于世,元代起,瓷工将高岭土作为制瓷原料添加在坯料中,从而依靠优质瓷器成就了景德镇的“世界瓷都”声誉。十八世纪,“高岭”被转译成英文“kaolin”,成为国际世界瓷业黏土的通用名称。伴随着景德镇享誉世界的瓷器,高岭名扬天下。

  然而,经过几百年的大量开采,高岭村的高岭土在清代已经被开采殆尽,留给高岭村的是大量没有使用价值的尾砂和采矿坑洞遗址。

  建国初期,江西省的出口创汇99%来自景德镇的制瓷业。景德镇境内一些新的矿点被发现后则立即投产。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计划经济时代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开采也为日后的产业困局埋下了隐患。

  上世纪80年代的巅峰时期,景德镇的瓷土年开采量达到35万吨,随着矿产资源的减少和国家有关矿产资源政策的实施,2007年瓷土矿的开采量已经降到8.8万吨,大批瓷土矿和以瓷土矿为主要生产原料的企业破产、倒闭,与瓷土配套的加工、制造型瓷厂已普遍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这些企业在城市里留下的厂房遗址成为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岭村”。

  景德镇陶瓷原料厂厂长章猛进告诉记者,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原料厂原料主要包括景德镇当地的瓷石矿、高岭土,省内的余干、抚州等地也有相关矿产权。已经探明储量在一千万吨左右,只能满足四五年生产需要,原来几亿到几十亿吨的大矿几乎没有。

  今天,景德镇瓷不使用景德镇土,在业内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在外地购进原料自己配置的瓷土充斥在景德镇陶瓷企业的原料车间里。广东、湖南、江西省内兄弟城市都是景德镇瓷土的主要来源地。

  在高岭村,记者看到,高岭山上散布着的矿口,仅容一人大小出入,门可罗雀,丝毫感觉不到这个地方曾经的辉煌。

  高岭村一位50多岁的村民向记者回忆:“二三十年前,我们这里还到处有挖矿的,挑担的,后来慢慢就没有了,这几年更是难得见人。”随着资源的枯竭,再加上地点偏僻,800人的高岭村早已恢复了平静。

  随着光明、人民、建国、东风、长征、红星、红旗等“十大瓷厂”停产,景德镇市遍布街头的国营陶瓷制造企业数量急剧减少。在1995年到2010年间,从316家减少了一半,其中也包括不少名存实亡的 “空壳”企业。

  15年间,靠着从业多年炼成的技艺,原来的一些技术工人开始在私人陶瓷作坊打工。90年代中期开始,景德镇街头巷尾出现大量小作坊式的个体陶瓷生产、销售机构,这在一段时间里成为景德镇人赖以生存的根本。

  这些小作坊可以迅速地调整产品结构,降低成本。但长期以来形成的计划生产习惯,令毫无创新的低端日用瓷和艺术瓷成为景德镇小作坊的主要产品。而且,这些小作坊出来的产品大部分以地摊式的销售手段在景德镇出售。

  这一切,都令景德镇这张城市名片的品牌价值无法逃脱不断下跌的命运。

  而此时,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的民营陶瓷企业已经在细分市场、引入资本、扩大产业规模后一路高奏凯歌。

  按照景德镇瓷器的现有配方,两种主要原料的比例是三七开,磁石占七,高岭土占三。但是现在,优质磁石的生产也越来越走入死角。不仅如此,瑶里的釉果、南港的磁石,这些都是原来景德镇自产的制作瓷器的原料。在经过多年的开采后,和很多当地的其他瓷器原料一样,正在走向枯竭。

  烧土的青烟升腾了千年,终于要到尽头,传统的陶瓷行业不得不面对高岭土渐渐缺失的现实。

  南陶北上,景德镇资源面临考验

  2007年佛山陶瓷企业大量外迁,在这场战略性迁移和扩张变局中,景德镇政府向这些企业伸出了橄榄枝,相继有“乐华”、“金意陶”、“欧瑞特”等佛山知名建陶企业落户该市,总投资额达80亿元人民币。大量的佛山陶瓷企业落户景德镇,形成了南陶北上的局面,更使景德镇市政府乐开了怀。

  然而,大量广东建筑陶瓷企业落户景德镇,这些企业的集聚会不会破坏景德镇的生态环境,并带来工业污染?会不会耗尽景德镇上好的陶瓷原料,给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这是当地人们所担心的。

  “景德镇完了。”在谈到景德镇陶瓷产业现状时,景德镇原料总厂退休工人胡嗣东对记者说当年的感受。为了解广东陶瓷企业北上的原因,胡嗣东特意前往佛山考察陶瓷业情况。结果不出所料:佛山建筑陶瓷业的外迁,是因为这些企业把当地的资源用完了,环境破坏了,当地政府限制他们发展。

  他告诉记者,陶瓷产业是典型的资源消耗型产业和污染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佛山及周边地区的陶瓷原料已基本消耗殆尽。佛山现有陶瓷生产线1000余条,约占广东省的90%和全国的40%左右。虽然陶瓷产业对佛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但佛山也为此付出资源、能源、环境的代价。

  “南陶北上,景德镇成了最大的赢家。”景德镇市一位官员表示,传统的景德镇工艺美术陈设瓷,很难做大总量,广东建筑卫生陶瓷的加盟,将对景德镇的陶瓷产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据这位官员介绍,目前,景德镇陶瓷产业总量偏小,总量与国内其他产瓷区相比很小。而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更是景德镇的“短腿”。作为举世闻名的瓷都,景德镇有必要发展能迅速做大产业规模的建筑、卫生陶瓷产业。

  对于佛山建陶企业的落户,景德镇政府官员寄予厚望,而景德镇市民及陶瓷从业人员却并不看好。经营陶瓷原料的项先生说:“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原料———高岭土的开采量已经很有限,按照目前的用量,最多只能维持50年。如果这些建陶企业生产线全部开工的话,也许用不了5年。”

  除了担心原料枯竭外,更多人担心工业化生产对景德镇传统文化的冲击。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原景德镇雕塑瓷厂厂长刘远长说,引进建陶企业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克制,绝不能贪多。要有规划地发展这些产业,让这些产业带领景德镇的传统陶瓷产业向前发展,而不要让“狼”伤害到沉睡的“羔羊”。

  市民李润熙告诉记者,景德镇之所以能够千年窑火不断,是因为祖先立下规矩,烧瓷器用的窑柴,只能是沿昌江两岸周边山上轮栽轮伐的松树,20年一个轮回,伐了种,种了伐。正是这种可持续发展模式,景德镇烧柴不曾荒过半亩山,也没有毁坏过一片林。开采瓷土矿,也未毁一亩田。而现在政府这种饮鸩止渴式的发展方式实在是令人担忧。

  对此,景德镇市一名官员却表现出了一定的冷静:“景德镇的陶瓷发展与佛山是截然相反的。这个老城的产业需要缓慢推进,不能一味求快,否则物极必反。”他表示,现在表面上产业发展缓慢,但正一点点地步入轨道,迟早也会像佛山那样露出耀眼的光芒,但这需要时间。

  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党委副书记、公司总经理刘子力向记者介绍,作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景德镇陶瓷的出路在于创新价值,就要大力发展日用、艺术陶瓷,一件陶瓷工艺品卖价几千、上万甚至更高,这对于建筑陶瓷而言,单价就无法比拟。景德镇是手工业城市,与佛山那样的大工业生产城市有着本质区别,今后发展方向仍是秉承传统,引领时尚,市委市政府相当明白这一点,将景德镇陶瓷发展定在三个方面:一是高科技陶瓷,即特种陶瓷;二是高档日用瓷;三是利用当地千年的历史遗存和传统文化,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因此,景德镇陶瓷的发展重点不是建筑陶瓷,但我们要把建筑陶瓷做好,扶持企业做成像金意陶、箭牌那样的附加值高的陶瓷品牌企业,特别不主张当地企业贴牌生产。

  另外,记者走访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胡海泉时获知,目前,胡海泉教授正在进行日用陶瓷标准化坯釉料标准化的研究,旨在保证原料的稳定化、标准化和系列化;同时,胡海泉教授还在进行超低温(≤1100℃陶瓷的研制开发,并将率先在广东鹰牌陶瓷试产。研发成功后,将为陶瓷行业节省20%的烧料,也将最大限度地应用起景德镇本土的瑶里和三宝的磁石,为景德镇陶瓷工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陶城报”的网页作品(文字、图片及其他内容),版权均属陶城报所有,欢迎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转贴或引用,并须注明出处为“陶城报”。未经本站协议授权的,谢绝网页链接。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本网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同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从本网下载使用,请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布后30天内进行。电话/传真:0757-82271849 / 0757-82272915。
  4、本网站保留根据业务需要随时对本声明内容进行更新的权利,请您在每次登录本网站时访问此网页,查看本网站的当前声明内容。
  5、以上声明内容的解释权归本公司网站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