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农历庚寅年四月十五
陶城报社出版 逢周五出版 这期是 世博特刊三
E-mail:info@fstcb.com 广告热线:0757-82270095 订报热线:0757-82665959 编辑部:0757-82276288
文章检索  
 

字体大小     
上一篇
陶城报特派记者挖掘世博会“陶瓷元素”
下一篇
   世博特刊今日与读者见面
 
本报特派记者团
 
   本报讯  (记者 孙春云)  万众瞩目的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筹办的又一世界盛会。作为陶瓷行业主流媒体的陶城报,自1月22日城市最佳实践区佛山案例推广周参与世博会报道以来,便定下了“深入报道陶瓷文化,即时演绎世博精彩”的策略。

   5月1日世博会拉开帷幕之际,就派出特别采访报道先遣小组,直击这次人类文明的盛会。5月22日,陶城报特别采访报道团,在执行社长朱奕、总编辑罗杰的带领下,也已抵达上海,力求挖掘出上海世博会上更多的“陶瓷元素”,奉献给行业读者。

   据估算,2010上海世博会,从5月1日开始至10月31日结束,历时长达半年之久,共有 200多个国家、地区组织参加,180亿元的建设总投资,230万平方米的场馆建设,7000万人次观展,将为众多企业提供崭新的品牌推广机会和营销机遇。

   本报总编辑罗杰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陶瓷代表了中国文化,而现代陶瓷则代表了现代中国文化。这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作为古老而又创新的陶瓷产业,如何在城市的未来发展中扮演更丰富的角色,为城市增加更多的使用价值与美学价值,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一个极为重要而迫切的话题。

   世博会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一场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更是一次人类文明的精彩对话。中国陶瓷如何与中国城市一起前进?基于这种思考,本报对于上海世博会将进行持续深度观察,并以世博特刊的形式,以其与整个产业一起分享这场思想交流盛宴,共同探求未来发展之先机,做好媒体的服务平台工作,为企业创造机遇,搭起桥梁,推动其实现自身的价值。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陶城报”的网页作品(文字、图片及其他内容),版权均属陶城报所有,欢迎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转贴或引用,并须注明出处为“陶城报”。未经本站协议授权的,谢绝网页链接。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本网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认同其内容的真实性。如从本网下载使用,请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布后30天内进行。电话/传真:0757-82271849 / 0757-82272915。
  4、本网站保留根据业务需要随时对本声明内容进行更新的权利,请您在每次登录本网站时访问此网页,查看本网站的当前声明内容。
  5、以上声明内容的解释权归本公司网站所有。